用户名或邮箱地址
密码
记住我
Added by 08190251 on 2022-04-05
互评量表
Added by 08190153 2 年 ago
15 Views1 Comments1 Likes
Added by 08190332 2 年 ago
18 Views0 Comments0 Likes
Added by 08190207 2 年 ago
19 Views1 Comments0 Likes
Added by 08190327 2 年 ago
14 Views0 Comments0 Likes
自评:首先来说一下这次的教案设计,我之所以会以“碱金属热消融法”贯穿整个教案,功劳来自于一篇文献,恰好的是,这篇文章的作者包括了程萍老师。所以在写教案的时候,我是抱以学习的态度,来学习如何基于真实的教学情境进行教学、如何将知识融入社会、如何将知识以更明了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当然,教学设计中还是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的,如:学生阅读完情境素材后可能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不会和自己假想的回答一致,所以对于这一部分,我应该再突出重点,使素材与本节课的内容更吻合。再如:“钠与水反应”中“熔”这一现象,学生观察现象之后,可能会觉得是钠溶解在水中,并不认为是熔化。所以对于这部分,我可以利用热成像仪,来论证钠是熔化而不是溶解。看完那篇文献和写完教案后,我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原来教学设计可以这么有趣、这么巧妙。 再来说一下授课环节。前三周,由于家处疫情地区,未能返校,所以也错过了第一次微格授课。本以为这周终于能线下授课,结果又突发疫情,线下变为线上,也算体验了一回上网课的感觉,也是第一次面对屏幕自言自语了。上课的时候完全没有和同学们的互动,然后无法把握上课的节奏,语调比较单一,没有课堂的氛围。板书的书写也不太方便,所以这次授课,我也没有板书。缺少了与学生互动、板书、提问,我觉得授课少了不少乐趣,锻炼的机会也变少了。 互评: 解佳佳 优点:1.引入“碱金属热消融法”新颖,使学生树立化学对生活有益的观察。 2.现象中“浮“的分析全面,考虑了“ρNa>ρ水”“反应生成气体”的两种原因。 3.回顾以前的知识,如产物H2的检验,书写反应方程式的氧化还原双线桥法。 缺点:1.对“熔”这一现象,结论得出过于直接,学生可能不能体会“熔化状态”。 2.Na与水不能直接接触的解释在讲解“Na与水反应”前,使学生认知顺序有误。 建议:1.对Na与水反应的各个视频及结论的分析要更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再进行教学设计。 2.提出用密度等于水的其他液体且不与Na反应,验证“浮”的原因,可将具体例子,实验演示出来。 于子恬 优点:1.课堂导入好,联系实际。 2.双线桥复习。 3.思路完整。 缺点:1.引入思路不够清晰,学习可能提出其他问题。 2.不用手接触Na,任何药品都不用手接触。并且讲到Na和H2O反应产物是什么,可放在后面再解释。 3.熔成小球,“熔”无法直接提出。 马雄涛 优点:1.导入贴近生活又具有关注科学前沿的科学态度。 2.内容紧凑环环相扣,又有合理依据(如收集的新方法) 缺点:1.与水密度且不与Na反应的液体没有给出实例。 2.导入文字过多,学生可能不会专心阅读也可能抓不住重点。 建议:1.适当优化导入的文字排版,突出重点。 2.新颖的方法可让学生动手试试。 王雨婧 优点:导入方式结合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 建议:导入可以更加精简;语调可有明显的波澜。 王欣叶 优点:1.从先进技术引入。 2.与水反应步骤详细具体。 3.证明ρNa>ρ水的思路巧妙。 4.检验H2方法巧妙。 缺点:检验ρNa的方法不具体。 建议:1.讲课更可抑扬顿挫一些。 2.引入可抓住重难点。
自评:首先来说一下这次的教案设计,我之所以会以“碱金属热消融法”贯穿整个教案,功劳来自于一篇文献,恰好的是,这篇文章的作者包括了程萍老师。所以在写教案的时候,我是抱以学习的态度,来学习如何基于真实的教学情境进行教学、如何将知识融入社会、如何将知识以更明了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当然,教学设计中还是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的,如:学生阅读完情境素材后可能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不会和自己假想的回答一致,所以对于这一部分,我应该再突出重点,使素材与本节课的内容更吻合。再如:“钠与水反应”中“熔”这一现象,学生观察现象之后,可能会觉得是钠溶解在水中,并不认为是熔化。所以对于这部分,我可以利用热成像仪,来论证钠是熔化而不是溶解。看完那篇文献和写完教案后,我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原来教学设计可以这么有趣、这么巧妙。
再来说一下授课环节。前三周,由于家处疫情地区,未能返校,所以也错过了第一次微格授课。本以为这周终于能线下授课,结果又突发疫情,线下变为线上,也算体验了一回上网课的感觉,也是第一次面对屏幕自言自语了。上课的时候完全没有和同学们的互动,然后无法把握上课的节奏,语调比较单一,没有课堂的氛围。板书的书写也不太方便,所以这次授课,我也没有板书。缺少了与学生互动、板书、提问,我觉得授课少了不少乐趣,锻炼的机会也变少了。
互评:
解佳佳
优点:1.引入“碱金属热消融法”新颖,使学生树立化学对生活有益的观察。
2.现象中“浮“的分析全面,考虑了“ρNa>ρ水”“反应生成气体”的两种原因。
3.回顾以前的知识,如产物H2的检验,书写反应方程式的氧化还原双线桥法。
缺点:1.对“熔”这一现象,结论得出过于直接,学生可能不能体会“熔化状态”。
2.Na与水不能直接接触的解释在讲解“Na与水反应”前,使学生认知顺序有误。
建议:1.对Na与水反应的各个视频及结论的分析要更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再进行教学设计。
2.提出用密度等于水的其他液体且不与Na反应,验证“浮”的原因,可将具体例子,实验演示出来。
于子恬
优点:1.课堂导入好,联系实际。
2.双线桥复习。
3.思路完整。
缺点:1.引入思路不够清晰,学习可能提出其他问题。
2.不用手接触Na,任何药品都不用手接触。并且讲到Na和H2O反应产物是什么,可放在后面再解释。
3.熔成小球,“熔”无法直接提出。
马雄涛
优点:1.导入贴近生活又具有关注科学前沿的科学态度。
2.内容紧凑环环相扣,又有合理依据(如收集的新方法)
缺点:1.与水密度且不与Na反应的液体没有给出实例。
2.导入文字过多,学生可能不会专心阅读也可能抓不住重点。
建议:1.适当优化导入的文字排版,突出重点。
2.新颖的方法可让学生动手试试。
王雨婧
优点:导入方式结合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
建议:导入可以更加精简;语调可有明显的波澜。
王欣叶
优点:1.从先进技术引入。
2.与水反应步骤详细具体。
3.证明ρNa>ρ水的思路巧妙。
4.检验H2方法巧妙。
缺点:检验ρNa的方法不具体。
建议:1.讲课更可抑扬顿挫一些。
2.引入可抓住重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