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或电子邮箱地址
密码
记住我
Added by 10190412 on 2022-03-09
互评量表
Added by 10190604 2 年 ago
51 Views0 Comments0 Likes
Added by 10190322 2 年 ago
40 Views0 Comments0 Likes
Added by 10190224 2 年 ago
58 Views0 Comments0 Likes
此内容受密码保护。如需查阅,请在下列字段中输入您的密码。 密码:
Added by 10190432 2 年 ago
43 Views0 Comments0 Likes
优点:
缺点:
优点: 1、导入部分从生活中能感知到的天气现象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板图板画过程非常清晰,有利于学生直观理解冷暖锋的形成; 3、教学各环节衔接自然,语言清晰流畅。 缺点: 1、可以多一些理答过程。
优点: 1.从谚语中的“春雨”“秋雨”进行导入,并在结课时呼应,解答导入时的问题,教学环节衔接自然。 2.在解释“锋线”时,用两本书进行演示,直观清晰,有利于学生理解形成过程。 缺点: 1.板书、版图有些潦草。 2.ppt较为简单,可以添加一些冷暖锋的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演示。
优点: 1. 通过绘图的方式,一边画图一边讲解冷暖锋的形成,帮助学生更形象的理解这一知识点; 2. 讲解完冷锋之后让学生通过类比描述暖锋的形成,衔接自然; 3. 用俗语导入,结课时再次提到俗语并且作为下一节课的铺垫,首尾呼应。 可以改进的地方: 1. 在介绍完冷气团的性质之后可以让学生来总结暖气团的性质; 2. 对于学生回答错误后的理答的形式可以更加的丰富一些。
优点:导入与结课首尾呼应,整节课较完整 板画锋面、冷暖锋形成,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原理 与学生有一定的互动 缺点:板画有些乱,不够整洁 对学生的理答不够
组内互评和教学反思 同组成员评价: 优点:利用诗句导入贴近学生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思考。原理讲解清晰,过渡较为自然,使用身边的物品演示锋面和锋线,便于学生理解。安排多次提问,基本上照顾到所有同学。讲解冷气团和暖气团性质时表格展示清晰,板书分配较为合理。声音洪亮,与学生有眼生交流。 缺点:对诗句的解释略快,导入速度过快:在讲授冷暖气团性质差异时,没有更加直观的材料比如模拟实验图等帮助学生理解,并且讲解暖锋过境时不是非常具体。学生回答时理答方式比较单一。冷暖锋示意图缺少美观性,画的有些潦草,同学们可能会不易理解。有时会阻挡板书,大部分时间看着黑板。 教学反思: 1. 这节课是怎样获得成功的?学生学到了你预期让他们学到的东西了吗?你是如何知道的? 这节课讲解的内容主要是“冷锋和暖锋”的形成,课初利用民谚“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进行导入,为学生介绍雨和气温的联系,引导学生思考其中包含的地理知识。随后为学生介绍冷气团和暖气团的定义,这是介绍冷暖锋形成的重要环节,然后提出“单一气团控制下,天气晴朗”这一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随后引导提问暖气团性质,让学生从简单问题切入,然后比较冷暖气团不同性质,并利用ppt列出表格,帮助学生记忆。完成这些铺垫后,进入对冷锋和暖锋形成的介绍,利用板书示意图形式为学生剖析讲解冷锋的形成,并就冷锋的性质及锋面雨进行讲解,利用手边工具为学生直观演示锋面和锋线是什么,随后让学生回答暖锋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主动进行对比,最后做出总结,在结课部分和导入相呼应,进一步解释“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的地理原因,并诱导学生进行课后思考。 我认为学生学到预期让他们学习到的知识了。首先,对于原理性讲解,我做了其部分概念(包括气团等)的讲解铺垫,在实际讲解时边画示意图边讲解,引领着学生进行对冷暖锋形成步骤的思考理解,学生们对讲解时提出的问题的一致回答能够显示出他们已经理解内容。其次,对于每一部分的知识,我在讲解后都有做出总结,例如冷暖气团的性质对比,冷暖锋的性质对比,便于学生总结记忆。最后,在知识讲解完成后,学生对我提出的包括“冷暖锋坡度比较、移动速度比较等问题”都能正确回答,表明可以对知识进行应用。因此,他们学习到了预期学习到的知识。 2. 如果你能描述出好的学习行为,那么这些好的学习行为是怎样表现学生的投入水平与理解水平的? 好的学习行为:首先能够认真听课并跟随着老师的思路进行思考理解。其次,在老师讲解原理时,能够记忆并掌握,并思考其他不同情况时原理是什么样的。最后,能够利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并能在生活中进行应用。总的来说,主动学习十号的学习行为,并不是被动的吸收老师所教学的知识。 3. 谈谈你的课堂教学程序、学生行为以及课堂环境,这些东西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学习? 课堂教学程序:利用民谚“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进行导入,为学生介绍雨和气温的联系,引导学生思考其中包含的地理知识。随后为学生介绍冷气团和暖气团的定义,为讲解冷暖锋知识做铺垫。然后提出“单一气团控制下,天气晴朗”这一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随后引导提问暖气团性质,让学生从简单问题切入,然后比较冷暖气团不同性质,并利用ppt列出表格,帮助学生记忆。完成这些铺垫后,进入对冷锋和暖锋形成的介绍,利用板书示意图形式为学生剖析讲解冷锋的形成,并就冷锋的性质及锋面雨进行讲解,随后让学生回答暖锋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主动进行对比,最后做出总结,在结课部分和导入相呼应,进一步解释“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的地理原因,并诱导学生进行课后思考。 学生行为及课堂环境:学生整体呈现认真听课的行为,能够能跟随老师的节奏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并能主动比较冷暖锋的性质,课堂环境整体良好,学生与老师互动较多。 教师的导入及铺垫,能够诱发学生思考,板书示意图以及教具演示能够更方便学生理解,学生的认真听课及思考回答问题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 你偏离自己的教案了吗?如果是这样,请告诉我们有何不同?为什么? 基本上没有偏离教案。 5. 谈谈你的各种教学行为如活动、学生分组、教材和资源等,它们的有效程度如何? 活动:较为有效地反馈了学生本堂课的学习情况,有效程度良好。 分组:并没有设计分小组讨论的环节,有效程度一般。 资源:多是利用图片或文字资源,没有用到视频或动图,有效程度一般。 6. 如果你有机会给该班同学再上一次相同的课,你的教学会有哪些不同 会改正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首先,版图版画更加整洁,条理性会更加清晰,其次,对学生的理答形式会更加丰富。此外,可以多设计分组讨论等活动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会提供更加直观的材料比如模拟实验图等帮助学生理解。
优点: ①导入与结课相呼应,且结课时有对谚语内涵的讲解 ②讲解冷锋形成后,让学生自己类比暖锋形成,利于学生思考 ③课堂整体连贯流畅 不足: 板书有些潦草,锋面形成的讲解可以再细致一些
优点: 1、导入与结课相呼应。 2、导入利用民谚诗句,充满文化气息,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声音洪亮,语言亲切自然。 4、板画与讲解结合,更加细致清晰,便于学生理解。
缺点: 1、开头过渡有一点不太自然。 2、理答过程较少。
优点: 板图清楚明了,板画生动; 导入和结尾相呼应,结构完整合理; 语言流畅,教态亲和。 缺点: 板书可以提升,在回答学生问题时理答更好。
优点:
缺点:
优点:
1、导入部分从生活中能感知到的天气现象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板图板画过程非常清晰,有利于学生直观理解冷暖锋的形成;
3、教学各环节衔接自然,语言清晰流畅。
缺点:
1、可以多一些理答过程。
优点:
1.从谚语中的“春雨”“秋雨”进行导入,并在结课时呼应,解答导入时的问题,教学环节衔接自然。
2.在解释“锋线”时,用两本书进行演示,直观清晰,有利于学生理解形成过程。
缺点:
1.板书、版图有些潦草。
2.ppt较为简单,可以添加一些冷暖锋的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演示。
优点:
1. 通过绘图的方式,一边画图一边讲解冷暖锋的形成,帮助学生更形象的理解这一知识点;
2. 讲解完冷锋之后让学生通过类比描述暖锋的形成,衔接自然;
3. 用俗语导入,结课时再次提到俗语并且作为下一节课的铺垫,首尾呼应。
可以改进的地方:
1. 在介绍完冷气团的性质之后可以让学生来总结暖气团的性质;
2. 对于学生回答错误后的理答的形式可以更加的丰富一些。
优点:导入与结课首尾呼应,整节课较完整
板画锋面、冷暖锋形成,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原理
与学生有一定的互动
缺点:板画有些乱,不够整洁
对学生的理答不够
组内互评和教学反思
同组成员评价:
优点:利用诗句导入贴近学生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思考。原理讲解清晰,过渡较为自然,使用身边的物品演示锋面和锋线,便于学生理解。安排多次提问,基本上照顾到所有同学。讲解冷气团和暖气团性质时表格展示清晰,板书分配较为合理。声音洪亮,与学生有眼生交流。
缺点:对诗句的解释略快,导入速度过快:在讲授冷暖气团性质差异时,没有更加直观的材料比如模拟实验图等帮助学生理解,并且讲解暖锋过境时不是非常具体。学生回答时理答方式比较单一。冷暖锋示意图缺少美观性,画的有些潦草,同学们可能会不易理解。有时会阻挡板书,大部分时间看着黑板。
教学反思:
1. 这节课是怎样获得成功的?学生学到了你预期让他们学到的东西了吗?你是如何知道的?
这节课讲解的内容主要是“冷锋和暖锋”的形成,课初利用民谚“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进行导入,为学生介绍雨和气温的联系,引导学生思考其中包含的地理知识。随后为学生介绍冷气团和暖气团的定义,这是介绍冷暖锋形成的重要环节,然后提出“单一气团控制下,天气晴朗”这一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随后引导提问暖气团性质,让学生从简单问题切入,然后比较冷暖气团不同性质,并利用ppt列出表格,帮助学生记忆。完成这些铺垫后,进入对冷锋和暖锋形成的介绍,利用板书示意图形式为学生剖析讲解冷锋的形成,并就冷锋的性质及锋面雨进行讲解,利用手边工具为学生直观演示锋面和锋线是什么,随后让学生回答暖锋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主动进行对比,最后做出总结,在结课部分和导入相呼应,进一步解释“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的地理原因,并诱导学生进行课后思考。
我认为学生学到预期让他们学习到的知识了。首先,对于原理性讲解,我做了其部分概念(包括气团等)的讲解铺垫,在实际讲解时边画示意图边讲解,引领着学生进行对冷暖锋形成步骤的思考理解,学生们对讲解时提出的问题的一致回答能够显示出他们已经理解内容。其次,对于每一部分的知识,我在讲解后都有做出总结,例如冷暖气团的性质对比,冷暖锋的性质对比,便于学生总结记忆。最后,在知识讲解完成后,学生对我提出的包括“冷暖锋坡度比较、移动速度比较等问题”都能正确回答,表明可以对知识进行应用。因此,他们学习到了预期学习到的知识。
2. 如果你能描述出好的学习行为,那么这些好的学习行为是怎样表现学生的投入水平与理解水平的?
好的学习行为:首先能够认真听课并跟随着老师的思路进行思考理解。其次,在老师讲解原理时,能够记忆并掌握,并思考其他不同情况时原理是什么样的。最后,能够利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并能在生活中进行应用。总的来说,主动学习十号的学习行为,并不是被动的吸收老师所教学的知识。
3. 谈谈你的课堂教学程序、学生行为以及课堂环境,这些东西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学习?
课堂教学程序:利用民谚“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进行导入,为学生介绍雨和气温的联系,引导学生思考其中包含的地理知识。随后为学生介绍冷气团和暖气团的定义,为讲解冷暖锋知识做铺垫。然后提出“单一气团控制下,天气晴朗”这一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随后引导提问暖气团性质,让学生从简单问题切入,然后比较冷暖气团不同性质,并利用ppt列出表格,帮助学生记忆。完成这些铺垫后,进入对冷锋和暖锋形成的介绍,利用板书示意图形式为学生剖析讲解冷锋的形成,并就冷锋的性质及锋面雨进行讲解,随后让学生回答暖锋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主动进行对比,最后做出总结,在结课部分和导入相呼应,进一步解释“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的地理原因,并诱导学生进行课后思考。
学生行为及课堂环境:学生整体呈现认真听课的行为,能够能跟随老师的节奏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并能主动比较冷暖锋的性质,课堂环境整体良好,学生与老师互动较多。
教师的导入及铺垫,能够诱发学生思考,板书示意图以及教具演示能够更方便学生理解,学生的认真听课及思考回答问题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 你偏离自己的教案了吗?如果是这样,请告诉我们有何不同?为什么?
基本上没有偏离教案。
5. 谈谈你的各种教学行为如活动、学生分组、教材和资源等,它们的有效程度如何?
活动:较为有效地反馈了学生本堂课的学习情况,有效程度良好。
分组:并没有设计分小组讨论的环节,有效程度一般。
资源:多是利用图片或文字资源,没有用到视频或动图,有效程度一般。
6. 如果你有机会给该班同学再上一次相同的课,你的教学会有哪些不同
会改正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首先,版图版画更加整洁,条理性会更加清晰,其次,对学生的理答形式会更加丰富。此外,可以多设计分组讨论等活动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会提供更加直观的材料比如模拟实验图等帮助学生理解。
优点:
①导入与结课相呼应,且结课时有对谚语内涵的讲解
②讲解冷锋形成后,让学生自己类比暖锋形成,利于学生思考
③课堂整体连贯流畅
不足:
板书有些潦草,锋面形成的讲解可以再细致一些
优点:
1、导入与结课相呼应。
2、导入利用民谚诗句,充满文化气息,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声音洪亮,语言亲切自然。
4、板画与讲解结合,更加细致清晰,便于学生理解。
缺点:
1、开头过渡有一点不太自然。
2、理答过程较少。
优点:
板图清楚明了,板画生动;
导入和结尾相呼应,结构完整合理;
语言流畅,教态亲和。
缺点:
板书可以提升,在回答学生问题时理答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