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或电子邮箱地址
密码
记住我
Added by 91141617 on 2017-06-08
互评量表
Added by 10140108 5年 ago
300 Views5 Comments0 Likes
Added by 22140847 5年 ago
195 Views6 Comments0 Likes
Added by 22140843 5年 ago
269 Views5 Comments0 Likes
Added by 22140834 5年 ago
264 Views5 Comments0 Likes
1、老师的说课准备得很充分,开始时结合STSE对教材进行剖析,讲述了氯这一课题在整个中学化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有条理性和逻辑性,给人清晰地了解本课题讲述的内容。 2、在学情分析过程中,从初中学习的内容出发分析学生的已知点,引出没有知道的障碍点,再延伸到学生的发展点,循序渐进,逐一剖析。而三维目标的设定层层相扣,很有逻辑性。 3、讲解教学过程时,问题的设置比较规范合理,层层引入,让学生循序渐进进行学习探究。 4、最后,老师的板书设计更多地讲解了板书书写的思路,同时对本次说课以及教学设计进行了教学反思,就如何改进教学设计以及灵活地在课堂进行教学活动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5、时间有点长,应该再缩减一下。
老师对学情分析的比较到位具体,特别是老师提到,学生认为氧化还原反应是两种元素价态变化,这一点其他老师没有具体分析到。 我觉得导入部分中的角色扮演环节不易实施,在氯气性质讲解之前做实验,对于学生而言,不好确定实验的注意点以及实验的装置如气体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等,除非扮演角色的两个同学事先做过。而且老师是让学生根据氯气的发现史实来探究氯气的性质,与之前的角色扮演环节没有直接逻辑关系,所以这里老师最好是让学生根据角色扮演环节中的制氯气实验来推断氯气的性质有哪些。
优点: 1、老师的说课别有特色,开始时结合STSE对教材进行剖析,讲述了氯这一课题在整个中学化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有条理性和逻辑性,给人清晰地了解本课题讲述的内容。 2、在学情分析过程中,从初中学习的内容出发分析学生的已知点,引出没有知道的障碍点,再延伸到学生的发展点,循序渐进,逐一剖析。而三维目标的设定层层相扣,很有逻辑性。 3、最后,老师的板书设计更多地讲解了板书书写的思路,同时对本次说课以及教学设计进行了教学反思,就如何改进教学设计以及灵活地在课堂进行教学活动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缺点: 说课时间有点长,应该再缩减。
优点: 1.教师准备非常充分,内容充实,将一堂课说得非常完整,使听课者能充分了解本堂课的设计。 2.教师说课中安排的内容层层递进,通过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尤其学情分析很到位,再根据以上设计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并在教学过程中体现。 缺点: 1.教师可以将说课更加精练一些,时间过长,反而重点不突出了。 2.教师更加脱稿一些会更好。
1、教学指导思想:开篇提出教学指导思想——认知学习论。给整个说课奠定了理论依据。整个教学设计的内容也基本符合其指导思想。比如让学生扮演舍勒、自主设计实验、分析氯水的成分等。而且能在说教学设计过程中强调“认知”这一关键词。但是频率应该再提高一些。应该强调“认知结构教学”是本节课的重点。 2、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很到位。能够从学生的已知点、障碍点、发展点三个角度出发来分析学生的学情。但是缺点在于重复过多。在说课的开始单独设置了学情分析,在教学设计分析中再次分析了。有些赘余。建议直接在教学设计分析中结合教学设计依据阐述学情。避免过于程式化。 3、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逻辑清楚,和教学目标、重难点等分析相呼应。最大的特点是STSE教学的贯彻。氯气这节课本身是和实际生产生活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这一点设计非常好。同时运用了大量化学史部分的内容,培养学生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对于课堂中导入部分中的角色扮演环节不易实施,在氯气性质讲解之前做实验,对于学生而言,不好确定实验的注意点以及实验的装置如气体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等,除非扮演角色的两个同学事先做过。而且老师是让学生根据氯气的发现史实来探究氯气的性质,与之前的角色扮演环节没有直接逻辑关系,所以这里老师最好是让学生根据角色扮演环节中的制氯气实验来推断氯气的性质有哪些。
1、老师的说课准备得很充分,开始时结合STSE对教材进行剖析,讲述了氯这一课题在整个中学化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有条理性和逻辑性,给人清晰地了解本课题讲述的内容。
2、在学情分析过程中,从初中学习的内容出发分析学生的已知点,引出没有知道的障碍点,再延伸到学生的发展点,循序渐进,逐一剖析。而三维目标的设定层层相扣,很有逻辑性。
3、讲解教学过程时,问题的设置比较规范合理,层层引入,让学生循序渐进进行学习探究。
4、最后,老师的板书设计更多地讲解了板书书写的思路,同时对本次说课以及教学设计进行了教学反思,就如何改进教学设计以及灵活地在课堂进行教学活动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5、时间有点长,应该再缩减一下。
老师对学情分析的比较到位具体,特别是老师提到,学生认为氧化还原反应是两种元素价态变化,这一点其他老师没有具体分析到。
我觉得导入部分中的角色扮演环节不易实施,在氯气性质讲解之前做实验,对于学生而言,不好确定实验的注意点以及实验的装置如气体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等,除非扮演角色的两个同学事先做过。而且老师是让学生根据氯气的发现史实来探究氯气的性质,与之前的角色扮演环节没有直接逻辑关系,所以这里老师最好是让学生根据角色扮演环节中的制氯气实验来推断氯气的性质有哪些。
优点:
1、老师的说课别有特色,开始时结合STSE对教材进行剖析,讲述了氯这一课题在整个中学化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有条理性和逻辑性,给人清晰地了解本课题讲述的内容。
2、在学情分析过程中,从初中学习的内容出发分析学生的已知点,引出没有知道的障碍点,再延伸到学生的发展点,循序渐进,逐一剖析。而三维目标的设定层层相扣,很有逻辑性。
3、最后,老师的板书设计更多地讲解了板书书写的思路,同时对本次说课以及教学设计进行了教学反思,就如何改进教学设计以及灵活地在课堂进行教学活动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缺点:
说课时间有点长,应该再缩减。
优点:
1.教师准备非常充分,内容充实,将一堂课说得非常完整,使听课者能充分了解本堂课的设计。
2.教师说课中安排的内容层层递进,通过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尤其学情分析很到位,再根据以上设计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并在教学过程中体现。
缺点:
1.教师可以将说课更加精练一些,时间过长,反而重点不突出了。
2.教师更加脱稿一些会更好。
1、教学指导思想:开篇提出教学指导思想——认知学习论。给整个说课奠定了理论依据。整个教学设计的内容也基本符合其指导思想。比如让学生扮演舍勒、自主设计实验、分析氯水的成分等。而且能在说教学设计过程中强调“认知”这一关键词。但是频率应该再提高一些。应该强调“认知结构教学”是本节课的重点。
2、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很到位。能够从学生的已知点、障碍点、发展点三个角度出发来分析学生的学情。但是缺点在于重复过多。在说课的开始单独设置了学情分析,在教学设计分析中再次分析了。有些赘余。建议直接在教学设计分析中结合教学设计依据阐述学情。避免过于程式化。
3、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逻辑清楚,和教学目标、重难点等分析相呼应。最大的特点是STSE教学的贯彻。氯气这节课本身是和实际生产生活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这一点设计非常好。同时运用了大量化学史部分的内容,培养学生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对于课堂中导入部分中的角色扮演环节不易实施,在氯气性质讲解之前做实验,对于学生而言,不好确定实验的注意点以及实验的装置如气体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等,除非扮演角色的两个同学事先做过。而且老师是让学生根据氯气的发现史实来探究氯气的性质,与之前的角色扮演环节没有直接逻辑关系,所以这里老师最好是让学生根据角色扮演环节中的制氯气实验来推断氯气的性质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