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或电子邮箱地址
密码
记住我
Added by 22150829 on 2018-03-31
互评量表
Added by 22150738 4年 ago
467 Views0 Comments0 Likes
Added by 22150718 4年 ago
329 Views0 Comments0 Likes
Added by 20150202 4年 ago
378 Views0 Comments0 Likes
Added by 22150719 4年 ago
336 Views0 Comments0 Likes
互评量表 </font
【导入】:利用火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导入,让学生了解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提问的方式与学生回顾所学的炭的燃烧,炭还原氧化铜以及氢气的燃烧,初步总结出共同点,围绕这些展开了系列探究,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原理(规则)讲解】:原理讲解清晰,注重说明了“控制变量”的实验探究方法;由白磷的易燃推翻导入时的“高温”,从而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即达到着火点,前后对比,加深学生印象。 【事实(例题)讲解】:通过讲解成语“釜底抽薪”中出现的化学性原理,帮助学生理解可燃物对燃烧的重要性。 缺点:有看稿现象;要注意到白磷燃烧是有毒的;出现了“可燃空气”这种语言上的错误。
优点: 1、用学过的实验作为课堂的导入,起到了联系旧知引出新知的作用。 2、通过方程式的比较,预测、归纳规律,为下面的讲解做铺垫。 3、教姿、教态比较好。 4、实验部分的讲解十分细致、透彻。 缺点: 1、缺少例题讲解这个部分,应用比较少。 2、主板书和副板书不够清晰。
优点: 1、有历史背景的引入,让学生更有兴趣的同时给学生拓展知识。 2、课堂授课内容与前情联系紧密,便于新旧知识的串联。 3、教姿、教态好,不怯场,举止落落大方。 缺点: 1、板书不是太整齐。 2、板书时只顾背着学生板书,没有讲课,导致课中有较长时间空白。
【导入】:利用火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导入,让学生了解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提问的方式与学生回顾所学的炭的燃烧,炭还原氧化铜以及氢气的燃烧,初步总结出共同点,围绕这些展开了系列探究,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原理(规则)讲解】:原理讲解清晰,注重说明了“控制变量”的实验探究方法;由白磷的易燃推翻导入时的“高温”,从而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即达到着火点,前后对比,加深学生印象。
【事实(例题)讲解】:通过讲解成语“釜底抽薪”中出现的化学性原理,帮助学生理解可燃物对燃烧的重要性。
缺点:有看稿现象;要注意到白磷燃烧是有毒的;出现了“可燃空气”这种语言上的错误。
优点:
1、用学过的实验作为课堂的导入,起到了联系旧知引出新知的作用。
2、通过方程式的比较,预测、归纳规律,为下面的讲解做铺垫。
3、教姿、教态比较好。
4、实验部分的讲解十分细致、透彻。
缺点:
1、缺少例题讲解这个部分,应用比较少。
2、主板书和副板书不够清晰。
优点:
1、有历史背景的引入,让学生更有兴趣的同时给学生拓展知识。
2、课堂授课内容与前情联系紧密,便于新旧知识的串联。
3、教姿、教态好,不怯场,举止落落大方。
缺点:
1、板书不是太整齐。
2、板书时只顾背着学生板书,没有讲课,导致课中有较长时间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