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或邮箱地址
密码
记住我的登录信息
Added by 22140827 on 2017-04-27
互评量表
Added by 08150118 2年 ago
185 Views0 Comments0 Likes
Added by 04140107 3年 ago
366 Views4 Comments0 Likes
Added by 08140120 3年 ago
265 Views3 Comments0 Likes
Added by 08140239 3年 ago
376 Views5 Comments0 Likes
通过旧知识——置换反应,活泼金属置换出不活泼的金属,来提问钠是否能置换出硫酸铜。顺便复习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有新旧知识结合。 在观察现象之前,先引导学生归纳了下观察现象的方面。再进行实验,让学生能从正确的方面来观察现象。 在解释钠反应的放热的时候,直接说了放出的热量比较少,因为没有教师演示,也没有让学生亲自做实验,就这么随口一说比较突然,应该可以引导学生从至少水没有冒热气也没有沸腾等现象说明放出的热量不多。 在讲解完现象出现的原因之后解释了之前钠在硫酸铜中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铁沉淀的原因,前后呼应。但是因为是放映的原因,氢氧化铜沉淀在下面坐着看其实看不太出来。 最后总结了一下,完整了一堂课的结构。
通过置换反应与金属活动性顺序引入,既复习了以前的知识,又可以通过“钠与硫酸铜反应不能置换出铜”引出本节课的知识。但是讲解了钠与水的反应后,并没有专门解释这个反应,只是在实验现象那里讲了一下,我觉得可以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自己总结出钠是如何与硫酸铜反应的,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本节课的知识,又可以让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在观察现象之前,先引导学生归纳了下观察现象的方面。观看视频时有引导学生正确的实验操作,二者结合可以使学生更好的进行实验。还有就是我觉得视频可以全屏放映,这样可以看得更清楚一些。 解释实验现象的时候,有的现象解释的不够细致,比如说“游”,为什么有气体生成就会来回游动?最后总结了整堂课的内容,使课堂比较完整。
从原先学习过的置换反应导入,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整体实验与讲解结合,具有说服力。在推断产生的气体是什么时,直接说是氢气,可以采用现场验证的方式,更具可信度。
由以前学过的置换反应来引入本节课内容,巧妙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便于学生理解。在描述实验时,从浮、熔、游、响、红五个方面一一描述现象,并由此说明钠的性质,讲解细致,学生能够很好理解实验现象及原理。板书整洁美观,整体逻辑清晰。
以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作为导入,引出金属钠能否置换硫酸铜,联系了新旧知识,引发学生思考。 通过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现象,引出钠与水的反应。提问从哪些方面观察实验现象,学生能够了解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有助于达到“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是个很好的问题。但对于这反应的解释和推测,让学生自己来会更好一些。在播放视频的时候一边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引导学生说出实验现象并进行分析,增加师生的课堂互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总的来说这两个实验的联系比较紧密,最后进行总结,体现出整个教学过程的思维和脉络很清晰。如果有条件的话,进行演示实验或者学生实验,会比播放视频效果来的好。
通过旧知识——置换反应,活泼金属置换出不活泼的金属,来提问钠是否能置换出硫酸铜。顺便复习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有新旧知识结合。
在观察现象之前,先引导学生归纳了下观察现象的方面。再进行实验,让学生能从正确的方面来观察现象。
在解释钠反应的放热的时候,直接说了放出的热量比较少,因为没有教师演示,也没有让学生亲自做实验,就这么随口一说比较突然,应该可以引导学生从至少水没有冒热气也没有沸腾等现象说明放出的热量不多。
在讲解完现象出现的原因之后解释了之前钠在硫酸铜中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铁沉淀的原因,前后呼应。但是因为是放映的原因,氢氧化铜沉淀在下面坐着看其实看不太出来。
最后总结了一下,完整了一堂课的结构。
通过置换反应与金属活动性顺序引入,既复习了以前的知识,又可以通过“钠与硫酸铜反应不能置换出铜”引出本节课的知识。但是讲解了钠与水的反应后,并没有专门解释这个反应,只是在实验现象那里讲了一下,我觉得可以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自己总结出钠是如何与硫酸铜反应的,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本节课的知识,又可以让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在观察现象之前,先引导学生归纳了下观察现象的方面。观看视频时有引导学生正确的实验操作,二者结合可以使学生更好的进行实验。还有就是我觉得视频可以全屏放映,这样可以看得更清楚一些。
解释实验现象的时候,有的现象解释的不够细致,比如说“游”,为什么有气体生成就会来回游动?最后总结了整堂课的内容,使课堂比较完整。
从原先学习过的置换反应导入,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整体实验与讲解结合,具有说服力。在推断产生的气体是什么时,直接说是氢气,可以采用现场验证的方式,更具可信度。
由以前学过的置换反应来引入本节课内容,巧妙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便于学生理解。在描述实验时,从浮、熔、游、响、红五个方面一一描述现象,并由此说明钠的性质,讲解细致,学生能够很好理解实验现象及原理。板书整洁美观,整体逻辑清晰。
以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作为导入,引出金属钠能否置换硫酸铜,联系了新旧知识,引发学生思考。
通过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现象,引出钠与水的反应。提问从哪些方面观察实验现象,学生能够了解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有助于达到“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是个很好的问题。但对于这反应的解释和推测,让学生自己来会更好一些。在播放视频的时候一边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引导学生说出实验现象并进行分析,增加师生的课堂互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总的来说这两个实验的联系比较紧密,最后进行总结,体现出整个教学过程的思维和脉络很清晰。如果有条件的话,进行演示实验或者学生实验,会比播放视频效果来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