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或电子邮箱地址
密码
记住我
Added by 22140825 on 2017-04-07
互评量表
Added by 22140829 5年 ago
262 Views5 Comments1 Likes
Added by 04140107 5年 ago
384 Views5 Comments0 Likes
Added by 08140239 5年 ago
315 Views5 Comments0 Likes
Added by 08140336 5年 ago
337 Views5 Comments0 Likes
优点:运用生活的实例来引入,贴近学生生活,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对化学史有所引用,对学生进行了科普,在课堂知识方面也有所拓展。 缺点:头低着看PPT时间过多,与学生的眼神交流少。板书的美观程度还有提升空间。
用“打”、“令”这些生活日常的集合体单位作为引入,为“物质的量”的概念作铺垫,让学生更能理解。我觉得在讲解摩尔的时候,没有提到物质的量,忽略了物质的量的概念,但是在结尾的时候提到了物质的量的概念,觉得顺序安排比较特别。在讲解的时候跟我有一个相同的缺点,就是对内容还是不够熟悉,会经常跳到下一页再回前一页继续讲解知识。提出的问题时间较短,课堂节奏比较快,讲解时间偏短。提出的问题还是比较浅显,没有让学生有深入思考的问题。希望下次能讲的更好!
优点:引入了生活中的例子,有利于学生理解新的知识点,有引入圆周率来类比 缺点:语速略快,与学生交流略少
以生活中的集合体来引入,巧妙运用类比,便于学生理解。从摩尔这一单位来解释物质的量概念,比较独特。同时用国际单位来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与摩尔的关系,简单易懂。不过上课过程与学生互动较少,课堂气氛稍微有些沉闷。语速也偏快,没有给学生足够多的思考时间,给学生接受新概念增加了难度。
优点:用“集合体”这个概念,找出共性,直接明了。关于阿伏伽德罗常数有深入讲解,重复重点,加深印象 缺点:提问较少,与同学交流较少
以“打”、“令”来引入,类比,便于让学生理解摩尔的概念;语速合适,仪态亲切自然;通过举正例反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摩尔。介绍有关阿伏伽德罗的化学史话以及几个基本物理量,与书本结合,概念引入很自然。 但是板书较少,与学生的互动也可以再多些。
从生活实例导入,与学生密切相关,导入顺畅。对科学史的讲解有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知识点过渡衔接可以再润色。
优点:用生活用语引入,使学生易于理解,但是“一令纸”有些生僻。讲解化学史可以吸进学生兴趣,而且强调了阿伏伽德罗常数准确值与近似值的却别。 缺点:过于着重讲“摩尔”,有点忽视了物质的量,而且从整体看了并不想已经讲了物质的量这一概念。
用生活日常的集合体来引入,贴近生活,能吸引学生。讲物质的量基准时,过渡的不算太好,直接自己说出来,下次讲课可以注意一下从一个知识到另一个知识怎么样更好的过渡。
优点:运用生活的实例来引入,贴近学生生活,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对化学史有所引用,对学生进行了科普,在课堂知识方面也有所拓展。
缺点:头低着看PPT时间过多,与学生的眼神交流少。板书的美观程度还有提升空间。
用“打”、“令”这些生活日常的集合体单位作为引入,为“物质的量”的概念作铺垫,让学生更能理解。我觉得在讲解摩尔的时候,没有提到物质的量,忽略了物质的量的概念,但是在结尾的时候提到了物质的量的概念,觉得顺序安排比较特别。在讲解的时候跟我有一个相同的缺点,就是对内容还是不够熟悉,会经常跳到下一页再回前一页继续讲解知识。提出的问题时间较短,课堂节奏比较快,讲解时间偏短。提出的问题还是比较浅显,没有让学生有深入思考的问题。希望下次能讲的更好!
优点:引入了生活中的例子,有利于学生理解新的知识点,有引入圆周率来类比
缺点:语速略快,与学生交流略少
以生活中的集合体来引入,巧妙运用类比,便于学生理解。从摩尔这一单位来解释物质的量概念,比较独特。同时用国际单位来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与摩尔的关系,简单易懂。不过上课过程与学生互动较少,课堂气氛稍微有些沉闷。语速也偏快,没有给学生足够多的思考时间,给学生接受新概念增加了难度。
优点:用“集合体”这个概念,找出共性,直接明了。关于阿伏伽德罗常数有深入讲解,重复重点,加深印象
缺点:提问较少,与同学交流较少
以“打”、“令”来引入,类比,便于让学生理解摩尔的概念;语速合适,仪态亲切自然;通过举正例反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摩尔。介绍有关阿伏伽德罗的化学史话以及几个基本物理量,与书本结合,概念引入很自然。
但是板书较少,与学生的互动也可以再多些。
从生活实例导入,与学生密切相关,导入顺畅。对科学史的讲解有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知识点过渡衔接可以再润色。
优点:用生活用语引入,使学生易于理解,但是“一令纸”有些生僻。讲解化学史可以吸进学生兴趣,而且强调了阿伏伽德罗常数准确值与近似值的却别。
缺点:过于着重讲“摩尔”,有点忽视了物质的量,而且从整体看了并不想已经讲了物质的量这一概念。
用生活日常的集合体来引入,贴近生活,能吸引学生。讲物质的量基准时,过渡的不算太好,直接自己说出来,下次讲课可以注意一下从一个知识到另一个知识怎么样更好的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