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或电子邮箱地址
密码
记住我
Added by 15190554 on 2022-05-09
互评量表
Added by 10190604 2 年 ago
51 Views0 Comments0 Likes
Added by 10190322 2 年 ago
40 Views0 Comments0 Likes
Added by 10190224 2 年 ago
58 Views0 Comments0 Likes
此内容受密码保护。如需查阅,请在下列字段中输入您的密码。 密码:
Added by 10190432 2 年 ago
43 Views0 Comments0 Likes
【教学反思】 问:本次训练较第一次有哪些改进? 答: 这是人文地理专题的第二次微格训练,我们组选择的内容是《城镇化的过程与特点》。本次授课思路与第一次基本相同,按照“以浦东新区不同时期的六张景观图引入,直奔主题”→“提供上海市1981年-2019年的人口、土地面积等数据资料”→“组织小组合作”→“总结城镇化的概念与主要标志”→“布置作业”的思路进行,但在部分授课细节做了调整,具体改动如下: 1.只保留了一个小组合作探究任务,将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上一次设计了两个小组合作任务,超时严重)。 2.对合作探究的材料进行了修改,删除了“1981-2019年市区面积占上海市土地总面积比例折线图”和“上海市产业结构比例表格”,增加了“1981-2019年市区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折线图”;材料与授课内容的联系更加紧密。 3.增加了1988年、2000年、2020年的上海市卫星地图,让学生直观看到上海市土地利用的变化培养学生从图像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4.增加了板书设计。
问:本次训练还需改进的地方有哪些? 答: 1.邀请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口误把“叶同学”说成了“叶老师”,并且没有进行妥善处理,直接笑场了,临场应变能力还有待增强。 2.板书看起来有些潦草且与授课内容的联系不够密切,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问:对人文地理主题微格训练有什么心得体会? 答: 我最大的体验是:人文地理主题内容的教学比自然地理主题内容的教学要更有难度。 第一次训练时我产生了以下疑惑:应该怎么组织教学?相关的概念都罗列在课本上了,学生直接看应该也可以看懂,教师在这些内容的教学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陆老师在集中点评上说到:人文地理主题内容的教学常用的方法是资料分析法;通过对足够的资料进行分析,理解某一概念。我认为资料分析法其实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教师在备课时需要做到:①根据授课内容,搜集并整合相关资料;②结合教学实际和资料提出问题,组成问题链;③设计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与过程。以上都是对授课教师基础教学技能的考验。 资料分析法是人文地理主题内容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如何搜集整合资料?”“如何开展小组合作?”都是新手教师将面临的挑战。作为师范生,我们在日常的学习中要多看优秀课例,积累方法,在点滴积累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
【组内互评】 整体教学过程流畅,时间把控得较好,总体不错。以下为不足之处: ①在课程开头展现的上海浦东新区景观图与教学内容不是特别贴切,因为景观图主要展现出现代化建筑的增多,但是“建筑”与城镇化的概念联系不大,也不是书本上所列出的城镇化的主要标志;但是现代化建筑的增加与城镇化还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可以进行适当调整。 ②市区和郊县≠城镇和乡村,为小组合作提供的资料可能还需要做些改动。 ③在上课过程中可以笑,但是不应该笑场,需要注意表情管理。
优点:导入非常自然;教态自然得体;小组探究的资料准备充分,小组讨论任务明确;时间把控很好。 不足:与学生互动中笑场;城市市貌的变迁可能不太能直接体现城市化的标志。
优点: 1.态度亲切,语言流畅清晰,具有亲和力。 2.授课内容片段选择较好,插入了大量图表,在吸引同学注意的基础上起到引发思考的作用。 缺点: 1.我认为仅凭借小组合作中的三幅图表很难实现“说出城镇化的含义”这一任务(感觉任务有点难了) 2.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不是很明显
【教学反思】
问:本次训练较第一次有哪些改进?
答:
这是人文地理专题的第二次微格训练,我们组选择的内容是《城镇化的过程与特点》。本次授课思路与第一次基本相同,按照“以浦东新区不同时期的六张景观图引入,直奔主题”→“提供上海市1981年-2019年的人口、土地面积等数据资料”→“组织小组合作”→“总结城镇化的概念与主要标志”→“布置作业”的思路进行,但在部分授课细节做了调整,具体改动如下:
1.只保留了一个小组合作探究任务,将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上一次设计了两个小组合作任务,超时严重)。
2.对合作探究的材料进行了修改,删除了“1981-2019年市区面积占上海市土地总面积比例折线图”和“上海市产业结构比例表格”,增加了“1981-2019年市区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折线图”;材料与授课内容的联系更加紧密。
3.增加了1988年、2000年、2020年的上海市卫星地图,让学生直观看到上海市土地利用的变化培养学生从图像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4.增加了板书设计。
问:本次训练还需改进的地方有哪些?
答:
1.邀请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口误把“叶同学”说成了“叶老师”,并且没有进行妥善处理,直接笑场了,临场应变能力还有待增强。
2.板书看起来有些潦草且与授课内容的联系不够密切,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问:对人文地理主题微格训练有什么心得体会?
答:
我最大的体验是:人文地理主题内容的教学比自然地理主题内容的教学要更有难度。
第一次训练时我产生了以下疑惑:应该怎么组织教学?相关的概念都罗列在课本上了,学生直接看应该也可以看懂,教师在这些内容的教学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陆老师在集中点评上说到:人文地理主题内容的教学常用的方法是资料分析法;通过对足够的资料进行分析,理解某一概念。我认为资料分析法其实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教师在备课时需要做到:①根据授课内容,搜集并整合相关资料;②结合教学实际和资料提出问题,组成问题链;③设计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与过程。以上都是对授课教师基础教学技能的考验。
资料分析法是人文地理主题内容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如何搜集整合资料?”“如何开展小组合作?”都是新手教师将面临的挑战。作为师范生,我们在日常的学习中要多看优秀课例,积累方法,在点滴积累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
【组内互评】
整体教学过程流畅,时间把控得较好,总体不错。以下为不足之处:
①在课程开头展现的上海浦东新区景观图与教学内容不是特别贴切,因为景观图主要展现出现代化建筑的增多,但是“建筑”与城镇化的概念联系不大,也不是书本上所列出的城镇化的主要标志;但是现代化建筑的增加与城镇化还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可以进行适当调整。
②市区和郊县≠城镇和乡村,为小组合作提供的资料可能还需要做些改动。
③在上课过程中可以笑,但是不应该笑场,需要注意表情管理。
优点:导入非常自然;教态自然得体;小组探究的资料准备充分,小组讨论任务明确;时间把控很好。
不足:与学生互动中笑场;城市市貌的变迁可能不太能直接体现城市化的标志。
优点:
1.态度亲切,语言流畅清晰,具有亲和力。
2.授课内容片段选择较好,插入了大量图表,在吸引同学注意的基础上起到引发思考的作用。
缺点:
1.我认为仅凭借小组合作中的三幅图表很难实现“说出城镇化的含义”这一任务(感觉任务有点难了)
2.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不是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