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或电子邮箱地址
密码
记住我
Added by 27190103 on 2022-03-08
互评量表
Added by 10190237 2 年 ago
31 Views0 Comments0 Likes
25 Views2 Comments0 Likes
42 Views2 Comments0 Likes
35 Views2 Comments0 Likes
首先是开局暴击,灵艺同学的声音非常洪亮,吐字清晰,亲和力强,虽然教室里只坐着六个人,但是再响一点就能传到隔壁了,这一点很赞。 导入也很自然,从学生熟悉的天气现象着手,将天气比成孩子变脸,很真实形象了。 接着是气团的概念,是让同学们找书本看书,如临其境。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一鸣同学打了点岔,但是教师还是沉着冷静,理答自如。此页PPT上概念有重点标注(加粗、划线),教师甚至会详细讲到几千米、几百千米的范围,让学生切身去感受气团宏达的规模(能达到栖霞区、甚至是南京市的范围),这是真的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备课了的。 后对比冷暖气团的性质,将其比成不同性格的小孩,也蛮好。如果可以稍微带一两句干燥冷高压,湿润暖低压的成因可能会更好些。 冷暖锋相遇形成锋,显示阐述锋面倾角偏向冷气团的原因,正好与前面“冷高压、热低压”的知识衔接上。气团相遇会成云致雨,老师让学生上台指出雨区及理由,然后自己再科学完整地解释,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锋的分类这一部分配合了三张动图,以图释义,对比鲜明。 在对比冷暖锋时,以教师讲解原理为主,根据四种判别方式中加深学生对冷暖锋特性的内化,其中比喻也较为贴切,学生易于理解。 整堂课听下来教师逻辑清晰、讲解透彻、善用比喻、与学生眼神交流很多,课堂氛围较为活跃,学生参与度高。如果要给建议的话,我觉得可以稍微减少一点手部动作(包括我自己还有很多同学都容易这样),教师动作多了容易确实让学生分神。
教态自然亲切,语言流畅,在冷暖气团性质以及冷暖锋的形成用比喻来帮助学生理解,描述生动形象;对气团的概念讲解详细具体,为下面冷暖锋的学习做铺垫;在冷暖锋的讲解过程中互动相对少了些,个人建议引导学生总结冷暖锋性质差异。
总结部分布置成课后作业啦,因为微格时间有限的
优点:导入贴近生活,知识讲解生动清晰。与学生互动较多。板书设计清晰。通过冷暖锋图示的对比,清晰地讲出冷锋和暖锋的区别。且对云层的描述很清晰,让学生对于降雨有更深的理解。 缺点:有些地方不太流畅,ppt上概念上的东西有些少
优点:1. 语言比较风趣,很多内容都能够用有意思的比喻去表达,讲解得也很清楚 2. 与学生交流亲切自然,互动很多,气氛很好 建议:语气、肢体语言可以再稳一些
优点 1、声音洪亮,教态自然 2、语言幽默,概念解释的非常清晰易懂形象 3、ppt内容清晰,动图使用的非常好 缺点 板书的字可以再大一点
一、同组成员的点评: 1、优点: (1)语言形象生动,课堂趣味性较强 (2)导入简洁清晰,贴近学生的生活 (3)亲和力强,课堂注意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2、改进之处: (1)理答上没有对学生的错误认知进行及时纠正 (2)忽略了准静止锋的锋面有可能是竖直的这一情况 二、教学反思 本次微格基本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讲解的总体知识结构清晰简洁,重难点突出,采用拟人、比喻的形式使得概念讲解清晰易懂,增加课堂讲解的趣味性。在微格的过程中注重与学生互动,在语音语调的处理上会注意重点内容的突出,亲和力较强,总体的课堂氛围较为轻松活跃。 但在本次微格的过程中仍存在部分问题: 1、存在一些科学性的低级错误:在讲解举例气团范围的过程中,将长度大小跟面积大小混淆起来,应该修改为:南京到上海的距离为200多km,南京到泉州的距离大概有1000km,所以可以想象一个气团覆盖的范围可以是大半个中国。 2、在讲解冷暖气团交界面的过程中,忽略了准静止锋的锋面有可能是竖直的这一情况,而直接给学生引导为锋面一定是倾斜向冷气团一侧的说法。应该将讲解的内容修改为:冷暖气团交界面如果是倾斜的,那应该倾斜向哪一侧?为什么? 3、在微格时间把控上略微有点超时,总体课堂节奏可以再紧凑一点。 4、微格过程中有部分内容讲解的不够流利,应该增加课前训练的次数 5、对学生的理答能力仍需改进,在请学生指出锋面结构图中的降水位置时,面对学生一开始的错误回答没有进行纠正,虽然学生后面有回答出正确答案,但其反应仍表明其对该部分知识点理解不够透彻,教师有必要帮学生进一步厘清。 6、手部动作过多 7、PPT和板书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文字说明,例如在对比冷暖锋那一页PPT上可以多添一句“单一气团控制下的天气怎么样”
首先是开局暴击,灵艺同学的声音非常洪亮,吐字清晰,亲和力强,虽然教室里只坐着六个人,但是再响一点就能传到隔壁了,这一点很赞。
导入也很自然,从学生熟悉的天气现象着手,将天气比成孩子变脸,很真实形象了。
接着是气团的概念,是让同学们找书本看书,如临其境。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一鸣同学打了点岔,但是教师还是沉着冷静,理答自如。此页PPT上概念有重点标注(加粗、划线),教师甚至会详细讲到几千米、几百千米的范围,让学生切身去感受气团宏达的规模(能达到栖霞区、甚至是南京市的范围),这是真的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备课了的。
后对比冷暖气团的性质,将其比成不同性格的小孩,也蛮好。如果可以稍微带一两句干燥冷高压,湿润暖低压的成因可能会更好些。
冷暖锋相遇形成锋,显示阐述锋面倾角偏向冷气团的原因,正好与前面“冷高压、热低压”的知识衔接上。气团相遇会成云致雨,老师让学生上台指出雨区及理由,然后自己再科学完整地解释,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锋的分类这一部分配合了三张动图,以图释义,对比鲜明。
在对比冷暖锋时,以教师讲解原理为主,根据四种判别方式中加深学生对冷暖锋特性的内化,其中比喻也较为贴切,学生易于理解。
整堂课听下来教师逻辑清晰、讲解透彻、善用比喻、与学生眼神交流很多,课堂氛围较为活跃,学生参与度高。如果要给建议的话,我觉得可以稍微减少一点手部动作(包括我自己还有很多同学都容易这样),教师动作多了容易确实让学生分神。
教态自然亲切,语言流畅,在冷暖气团性质以及冷暖锋的形成用比喻来帮助学生理解,描述生动形象;对气团的概念讲解详细具体,为下面冷暖锋的学习做铺垫;在冷暖锋的讲解过程中互动相对少了些,个人建议引导学生总结冷暖锋性质差异。
总结部分布置成课后作业啦,因为微格时间有限的
优点:导入贴近生活,知识讲解生动清晰。与学生互动较多。板书设计清晰。通过冷暖锋图示的对比,清晰地讲出冷锋和暖锋的区别。且对云层的描述很清晰,让学生对于降雨有更深的理解。
缺点:有些地方不太流畅,ppt上概念上的东西有些少
优点:1. 语言比较风趣,很多内容都能够用有意思的比喻去表达,讲解得也很清楚 2. 与学生交流亲切自然,互动很多,气氛很好
建议:语气、肢体语言可以再稳一些
优点
1、声音洪亮,教态自然
2、语言幽默,概念解释的非常清晰易懂形象
3、ppt内容清晰,动图使用的非常好
缺点
板书的字可以再大一点
一、同组成员的点评:
1、优点:
(1)语言形象生动,课堂趣味性较强
(2)导入简洁清晰,贴近学生的生活
(3)亲和力强,课堂注意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2、改进之处:
(1)理答上没有对学生的错误认知进行及时纠正
(2)忽略了准静止锋的锋面有可能是竖直的这一情况
二、教学反思
本次微格基本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讲解的总体知识结构清晰简洁,重难点突出,采用拟人、比喻的形式使得概念讲解清晰易懂,增加课堂讲解的趣味性。在微格的过程中注重与学生互动,在语音语调的处理上会注意重点内容的突出,亲和力较强,总体的课堂氛围较为轻松活跃。
但在本次微格的过程中仍存在部分问题:
1、存在一些科学性的低级错误:在讲解举例气团范围的过程中,将长度大小跟面积大小混淆起来,应该修改为:南京到上海的距离为200多km,南京到泉州的距离大概有1000km,所以可以想象一个气团覆盖的范围可以是大半个中国。
2、在讲解冷暖气团交界面的过程中,忽略了准静止锋的锋面有可能是竖直的这一情况,而直接给学生引导为锋面一定是倾斜向冷气团一侧的说法。应该将讲解的内容修改为:冷暖气团交界面如果是倾斜的,那应该倾斜向哪一侧?为什么?
3、在微格时间把控上略微有点超时,总体课堂节奏可以再紧凑一点。
4、微格过程中有部分内容讲解的不够流利,应该增加课前训练的次数
5、对学生的理答能力仍需改进,在请学生指出锋面结构图中的降水位置时,面对学生一开始的错误回答没有进行纠正,虽然学生后面有回答出正确答案,但其反应仍表明其对该部分知识点理解不够透彻,教师有必要帮学生进一步厘清。
6、手部动作过多
7、PPT和板书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文字说明,例如在对比冷暖锋那一页PPT上可以多添一句“单一气团控制下的天气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