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或邮箱地址
密码
记住我
Added by 22161022 on 2019-04-27
互评量表
Added by 20150610 5 年 ago
313 Views0 Comments0 Likes
Added by 20150524 5 年 ago
224 Views0 Comments0 Likes
250 Views0 Comments0 Likes
Added by 22160807 5 年 ago
322 Views0 Comments0 Likes
优点:1、通过朗诵,让同学切身感受深圳的变化,形式新颖,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2、与同学互动多,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3、辅以练习,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 4、教态自然,语调变化合理; 5、结课过程中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构建; 不足:在讲解城市化动力机制过程中,建议多提供一些文字、图表材料,结合材料进行引导;
优点:①导入环节非常棒,既进行了师生互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小组合作学习,使得学生更为深入的探讨问题; ③互动比较多且适当,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缺点:①可以尝试多提供一些材料文字或者图表之类的,启发学生探究,这样比较直观。
优点:1.从南京和深圳两个城市为例进行导入,朗诵环节比较能感染同学们,带动同学的情绪。 2.人口是城市化的重要指标这里讲解的很好,简单易懂。 3.课堂小结的框架图很清晰,逻辑合理。 4.练习的部分从单个城市到区域,适当的拓展了一些内容。 5.教态自然和学生交流较多。 缺点:1.板书其实和教学环节有点出入,城市化的特点和重要指标是穿插的,重要指标也是特点之一。 2.第一个探究活动,教师可以适当的配合材料进行讲解,或者把关键字标红,否则材料还是比较长的,重点可能不太突出。动力机制方面从产业方面来讲是一个很好的思路,但是只重点讲了劳动力有点单薄。 3.一个小小的建议,课后作业可以略微少一点,简洁明了。 4.深圳发生的七个变化那里可以适当归类,精简一下
优点: ①因材施教,请擅长朗读的同学展示材料,让人耳目一新。 ②分组教学,请代表回答问题,分别从“人口、用地、产业”三个方面探讨了城市化的主题。 ③教师语气抑扬顿挫,声音很有质感,语速不疾不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④对城市化的概念、标志、重要指标都有总结,在一张 PPT 上起到了提纲挈领,承上启下的作用。 ⑤探讨的城市化的原因,最后得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指标。这个部分是引导同学,即:教师借学生之口说出。 ⑥城市乡村的推拉学说很容易讲的晦涩难懂,而张老师巧妙地运用了社会经济发展的三个方面:农业、社会、经济,合理解释了“推拉学说”“剩余劳动力”的概念。 缺点: ①导入部分先用了新街口的例子,导入了“城市化”,但是到了第二张就转为深圳为例的导入,没有承接起初的话题。选择的材料也较陈旧。
优点: 1.导入环节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充实,教态自然; 3.互动比较多且适当。 缺点:可以多一些启发性的提问和内容,这样更能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
优点:南京的前后对比和深圳的变化引入,通过朗诵感染学生,形式新颖;互动性强;归纳总结,利于知识梳理 缺点:辅以图片,更为形象直观;一开始的南京变化对之后影响不大
优点: ①从生活的南京、配乐朗诵导入,有新意并能启迪学生思维; ②课程的逻辑性很强、ppt展示的内容也详略得当,便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③最后的思维导图亮了,很走心! 建议改进: ①给学生讨论的时间比较短,回答有一定的预设性; ②课后作业难度有点儿大,且抽象。可以通过构建情景材料讲述,让学生思考相关问题进行承上启下。
优点:(1)导入新颖有趣,使学生对城市化发展形成感性认知;(2)教态自然;(3)设置了练习环节巩固知识;(4)问题链设置合理; 建议:(1)知识点之间的衔接过渡可以改善;(2)城市化动力机制——拉力和推力可以具体阐释;
优点:1、通过朗诵,让同学切身感受深圳的变化,形式新颖,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2、与同学互动多,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3、辅以练习,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
4、教态自然,语调变化合理;
5、结课过程中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构建;
不足:在讲解城市化动力机制过程中,建议多提供一些文字、图表材料,结合材料进行引导;
优点:①导入环节非常棒,既进行了师生互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小组合作学习,使得学生更为深入的探讨问题;
③互动比较多且适当,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缺点:①可以尝试多提供一些材料文字或者图表之类的,启发学生探究,这样比较直观。
优点:1.从南京和深圳两个城市为例进行导入,朗诵环节比较能感染同学们,带动同学的情绪。
2.人口是城市化的重要指标这里讲解的很好,简单易懂。
3.课堂小结的框架图很清晰,逻辑合理。
4.练习的部分从单个城市到区域,适当的拓展了一些内容。
5.教态自然和学生交流较多。
缺点:1.板书其实和教学环节有点出入,城市化的特点和重要指标是穿插的,重要指标也是特点之一。
2.第一个探究活动,教师可以适当的配合材料进行讲解,或者把关键字标红,否则材料还是比较长的,重点可能不太突出。动力机制方面从产业方面来讲是一个很好的思路,但是只重点讲了劳动力有点单薄。
3.一个小小的建议,课后作业可以略微少一点,简洁明了。
4.深圳发生的七个变化那里可以适当归类,精简一下
优点:
①因材施教,请擅长朗读的同学展示材料,让人耳目一新。
②分组教学,请代表回答问题,分别从“人口、用地、产业”三个方面探讨了城市化的主题。
③教师语气抑扬顿挫,声音很有质感,语速不疾不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④对城市化的概念、标志、重要指标都有总结,在一张 PPT 上起到了提纲挈领,承上启下的作用。
⑤探讨的城市化的原因,最后得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指标。这个部分是引导同学,即:教师借学生之口说出。
⑥城市乡村的推拉学说很容易讲的晦涩难懂,而张老师巧妙地运用了社会经济发展的三个方面:农业、社会、经济,合理解释了“推拉学说”“剩余劳动力”的概念。
缺点:
①导入部分先用了新街口的例子,导入了“城市化”,但是到了第二张就转为深圳为例的导入,没有承接起初的话题。选择的材料也较陈旧。
优点:
1.导入环节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充实,教态自然;
3.互动比较多且适当。
缺点:可以多一些启发性的提问和内容,这样更能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
优点:南京的前后对比和深圳的变化引入,通过朗诵感染学生,形式新颖;互动性强;归纳总结,利于知识梳理
缺点:辅以图片,更为形象直观;一开始的南京变化对之后影响不大
优点:
①从生活的南京、配乐朗诵导入,有新意并能启迪学生思维;
②课程的逻辑性很强、ppt展示的内容也详略得当,便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③最后的思维导图亮了,很走心!
建议改进:
①给学生讨论的时间比较短,回答有一定的预设性;
②课后作业难度有点儿大,且抽象。可以通过构建情景材料讲述,让学生思考相关问题进行承上启下。
优点:(1)导入新颖有趣,使学生对城市化发展形成感性认知;(2)教态自然;(3)设置了练习环节巩固知识;(4)问题链设置合理;
建议:(1)知识点之间的衔接过渡可以改善;(2)城市化动力机制——拉力和推力可以具体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