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或邮箱地址
密码
记住我
Added by 10190110 on 2022-03-08
互评量表
Added by 10190604 2 年 ago
51 Views0 Comments0 Likes
Added by 10190322 2 年 ago
41 Views0 Comments0 Likes
Added by 10190224 2 年 ago
60 Views0 Comments0 Likes
此内容受密码保护。如需查阅,请在下列字段中输入您的密码。 密码:
Added by 10190432 2 年 ago
44 Views0 Comments0 Likes
优点:能通过南京市历史天气预报信息导入,衔接到冷暖锋对天气的影响,不仅回忆上节课的内容,还自然引出本节课内容。课中用了很多天气实例,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缺点:表格设计的不是合理,不应该让所有内容突然全部呈现。
优点: 1、导入做到了新旧知识点衔接,自然流畅。 2、语言生活化,亲切自然。 缺点: 1、重点内容可以讲解的再详细一点。 2、板书设计有点忽略了,太着急。
组内评价(12、13为教师建议):
优点:
1.通过南京市历史天气预报信息导入,通过看天气变化,衔接到冷暖风对天气的影响,不仅回忆上节课的内容,还自然引出本节课内容,也培养了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2.通过巧妙的设问,涉及了一些概念辨析,和考试会涉及到的知识点联系了起来。
3.在冷锋过境部分,三个阶段先分开讲解,再合并到一起,有助于学生形成体系化理解。
4.课中用了很多天气实例、真实情景图片,普及了气象灾害的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
5.结课升华,强调对知识的学以致用,体现了价值观教育。
6.课堂语言生活化,导入语和过度语比较亲切,教态自然。
缺点:
7.导入最后直接问这是什么天气系统控制的比较突然,不符合新授课的节奏,而应该留下问题,后续解答。 8.举一反三中暖锋过境的表格ppt设计不合理,不应该一下子展示,而应该分三段分开展示,目的是让上一个回答完的同学知道自己回答的正确与否。 9.时间分配不够合理,课堂重点与核心没有把握好,前面讲解原理部分可以适当详细一些。 10.板书过于着急、不认真。 11.关于最后几个概念的辨析可以三两句讲解完,而没必要留到课后。
12.在讲完冷锋过境之后让学生举一反三总结暖锋,此处搭建的“支架”不够合理,可以通过请一位同学总结分析过境的思路之后再让学生自主探究,也可以通过问题引领,一步步举一反三。
13.最后选取一个气象灾害分析时,应该选取到沙尘暴,而不是寒潮,沙尘暴更具有探究的价值。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选取了冷暖锋对天气影响这部分内容,这相较于第一部分有了一定难度,且强调实际运用,所以我在本节课中注重与生活的联系,也注重对原理的分析,但这两点我认为都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都有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我认为根源在于我在课前不了解学情,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 1.例如开头导入完我直接问学生这是什么天气系统控制的,此时学生还没有学习该内容,我问的就显得很突兀;再例如,我在举一反三部分,由于没有考虑学生处于初学阶段,将举一反三的内容一带而过,在实际教学中会导致学生学的不够扎实甚至云里雾里。 2.此外本节课我没有抓住分析原理这个重点,联系实际上占用的时间有点多,这也是对本节课内容轻重没有拿捏好的原因,在今后我上课前要记得根据重难点合理分配时长,提升教学效果。
优点: 通过南京真实的历史天气导入,贴近生活; 结合了很多生活实例,语言流畅; 缺点: 时间控制不充分,板书显得仓促; 设问与问题探究暖锋的天气时,引导不充分,难度大。
优点:联系实际导入;ppt展示的图像清晰,便于对比;用一些比喻辅助讲解,便于学生理解 不足:有些提问之后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板书呈现的意义不大
优点: 1.声音响亮,导入贴近生活,新旧知识衔接较好。 缺点: 1.给与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较短。 2.导入最后的舌吻略显突兀。可以直接说这是冷锋过境时的南京天气,总结天气特征。 3.对于没有对于天气实例的解释,直接给出实例。将重点放在了天气灾害上而不是分析是什么造成这样的天气?怎样造成这样的天气?
优点: ① 设问巧妙,不仅涉及概念辨析,与考试知识点之间也具有紧密联系。 ② 运用较多天气实例、同时科普气象灾害的内容,联系紧密生活实际。 ③ 教学语言生活化,教态自然。 缺点: ① 详略分配没有把握好,课堂重点讲解不够细致。 ② 板书不够规范。
优点:能通过南京市历史天气预报信息导入,衔接到冷暖锋对天气的影响,不仅回忆上节课的内容,还自然引出本节课内容。课中用了很多天气实例,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缺点:表格设计的不是合理,不应该让所有内容突然全部呈现。
优点:
1、导入做到了新旧知识点衔接,自然流畅。
2、语言生活化,亲切自然。
缺点:
1、重点内容可以讲解的再详细一点。
2、板书设计有点忽略了,太着急。
组内评价(12、13为教师建议):
优点:
1.通过南京市历史天气预报信息导入,通过看天气变化,衔接到冷暖风对天气的影响,不仅回忆上节课的内容,还自然引出本节课内容,也培养了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2.通过巧妙的设问,涉及了一些概念辨析,和考试会涉及到的知识点联系了起来。
3.在冷锋过境部分,三个阶段先分开讲解,再合并到一起,有助于学生形成体系化理解。
4.课中用了很多天气实例、真实情景图片,普及了气象灾害的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
5.结课升华,强调对知识的学以致用,体现了价值观教育。
6.课堂语言生活化,导入语和过度语比较亲切,教态自然。
缺点:
7.导入最后直接问这是什么天气系统控制的比较突然,不符合新授课的节奏,而应该留下问题,后续解答。
8.举一反三中暖锋过境的表格ppt设计不合理,不应该一下子展示,而应该分三段分开展示,目的是让上一个回答完的同学知道自己回答的正确与否。
9.时间分配不够合理,课堂重点与核心没有把握好,前面讲解原理部分可以适当详细一些。
10.板书过于着急、不认真。
11.关于最后几个概念的辨析可以三两句讲解完,而没必要留到课后。
12.在讲完冷锋过境之后让学生举一反三总结暖锋,此处搭建的“支架”不够合理,可以通过请一位同学总结分析过境的思路之后再让学生自主探究,也可以通过问题引领,一步步举一反三。
13.最后选取一个气象灾害分析时,应该选取到沙尘暴,而不是寒潮,沙尘暴更具有探究的价值。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选取了冷暖锋对天气影响这部分内容,这相较于第一部分有了一定难度,且强调实际运用,所以我在本节课中注重与生活的联系,也注重对原理的分析,但这两点我认为都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都有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我认为根源在于我在课前不了解学情,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
1.例如开头导入完我直接问学生这是什么天气系统控制的,此时学生还没有学习该内容,我问的就显得很突兀;再例如,我在举一反三部分,由于没有考虑学生处于初学阶段,将举一反三的内容一带而过,在实际教学中会导致学生学的不够扎实甚至云里雾里。
2.此外本节课我没有抓住分析原理这个重点,联系实际上占用的时间有点多,这也是对本节课内容轻重没有拿捏好的原因,在今后我上课前要记得根据重难点合理分配时长,提升教学效果。
优点:
通过南京真实的历史天气导入,贴近生活;
结合了很多生活实例,语言流畅;
缺点:
时间控制不充分,板书显得仓促;
设问与问题探究暖锋的天气时,引导不充分,难度大。
优点:联系实际导入;ppt展示的图像清晰,便于对比;用一些比喻辅助讲解,便于学生理解
不足:有些提问之后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板书呈现的意义不大
优点:
1.声音响亮,导入贴近生活,新旧知识衔接较好。
缺点:
1.给与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较短。
2.导入最后的舌吻略显突兀。可以直接说这是冷锋过境时的南京天气,总结天气特征。
3.对于没有对于天气实例的解释,直接给出实例。将重点放在了天气灾害上而不是分析是什么造成这样的天气?怎样造成这样的天气?
优点:
① 设问巧妙,不仅涉及概念辨析,与考试知识点之间也具有紧密联系。
② 运用较多天气实例、同时科普气象灾害的内容,联系紧密生活实际。
③ 教学语言生活化,教态自然。
缺点:
① 详略分配没有把握好,课堂重点讲解不够细致。
② 板书不够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