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或电子邮箱地址
密码
记住我
Added by 10190343 on 2022-03-09
互评量表
Added by 15190128 2 年 ago
43 Views7 Comments0 Likes
Added by 10190246 2 年 ago
28 Views6 Comments0 Likes
Added by 10190322 2 年 ago
19 Views7 Comments0 Likes
Added by 15190554 2 年 ago
11 Views6 Comments0 Likes
一、组内互评 1.导入 优点:利用诗句进行导入,富有文化意境同时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天气预报的展示,让学生明确了本堂课的学习方向。 缺点:诗句和天气预报两个融合导致导入偏长,两者关联性不够明显。 2.原理讲解 优点:多媒体与板书结合使用,使学生获得锋面形成过程的感性认知。重点突出,讲解细致。 缺点:冷、暖锋可能带来降雨的知识没有涉及,这样与导入中诗句描述天气关联性不大。 3.提问 优点:问题设置紧扣主题,对学生每一步的学习都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缺点:问题比较浅显,效果一般,对学生启发性不强。 4.媒体 优点:简洁清晰,重点突出。提示作用效果好。 缺点:板书字体有些潦草,PPT不够生动。 5.教态 优点:言语流畅,详略得当。讲解过程中适当的走动,引起学生注意,使学生的注意力稳定在课堂上。 缺点:与学生眼神交流少。 二、教学反思 1.这节课是怎样获得成功的?学生学到了你预期让他们学到的东西了吗?你是如何知道的? 本节课主要是讲授冷锋与暖锋的形成过程。本节课从两句古诗引入,展示古人对天气现象的描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利用一则文字天气预报,借“冷空气”引出气团的概念,并分析冷、热气团性质的差异;然后提出冷、热气团相遇,引出锋的概念;根据锋的类别引出冷、暖锋定义,并利用比较法分析冷、暖锋的异同;最后结合开始的诗句为下节课做铺垫。我认为本节课逻辑较为清晰,能够带领学生层层深入,并且为下堂课打好铺垫,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此外,我认为将课堂知识与古诗词形成联系,更便于学生的理解、拓展。 我觉得学生学到了预期的东西。 通过学生与我之间的互动可以得出。 2.如果你能描述出好的学习行为,那么这些好的学习行为是怎样表现学生的投入程度与理解水平的? 能够在课堂上回答出问题。我认为在课堂中问题不一定需要点名某个学生或者等学生自己举手回答,在一些简单的问题中(直接应用课堂知识,不需要长时间思考的问题),学生能够接住老师的话,主动说出答案,就是一种好的学习行为。这样的学习行为可以反映出学生在认真听课,并且能够反映出学生理解了老师的问题和讲授的知识点。 3.谈谈你的课堂教学程序、学生行为以及课堂环境,这些东西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学习? 课堂教学程序:各知识点间连接比较流畅、上课内容与学生了解的情景或知识形成联系、本节课内容与前后内容产生关联,这些都能够较大程度促进学生的学习。具体来说,首先,我认为本节课各知识点的过渡比较流畅,例如从天气预报中的“冷空气”引出气团、从冷、热气团引出相遇形成锋等。知识点之间没有大的跨度,不会形成过大的思维跳跃。此外,天气预报、古诗词都与本节课内容形成联系。最后,本节课最后的铺垫使得前后两节课相关联,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学生行为:学生回答冷、暖锋异同的问题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一定程度促进学生学习。 课堂环境:教室设备完好,保证了课堂的流畅性,但课堂比较安静,感觉学生并没有完全融入到课堂中去。 4.你偏离自己的教案了吗?如果是这样,请告诉我们有何不同?为什么? 基本上没有偏移,只对一些小的细节进行修改。 5.谈谈你的各种教学行为如活动、学生分组、教材和资源等,它们的有效程度如何? 活动:本节课的活动主要是回答问题,我觉得有效程度一般,学生能够积极思考,但感觉对课堂的影响不大,可能由于问题深度不够,只能简单反映知识点的理解。 学生分组:本节课并没有进行学生分组,今后会注意这个问题。 教材和资源:本节课选取的古诗词和天气预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课堂内容,有一定的效果。 6.如果你有机会给该班学生再上一次相同的课,你的教学会有哪些不同? ①问题的设计。我自己认为本节课问题的设计不太成功,没有深度,对学生的启发作用不大。但由于本节课主要是冷、暖锋概念上的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天气现象又没有完全涉及,问题的设计比较困难,所以我觉得应该在冷、暖锋对比环节以冷锋为例引导学生推出暖锋,有一定的思考价值。 ②课堂的内容。我认为本节课的内容应该进一步扩展,尤其是在听了本组其他成员的训练后,我觉得应该适当添加锋前、锋后的判断、冷、暖锋可能形成降水的原因等,这样避免下堂课内容过多、本节课内容过少的问题。 ③板书。板书可以再认真点,本节课的黑板上的字不太清晰,板图不够美观。我在设计是用红、蓝粉笔区分冷、暖气团,但在授课中没有说明,应该简要说明一下,便于学生理解。 ④教态。与学生的眼神交流不够,有待改正。在结束后观看自己的视频时,我发现我在板图时可能遮挡了部分学生的视线,有待改正。
优点:
缺点:
优点: 1.以描写天气状况的诗句进行导入,结课时回读诗句判断形成原因,前后呼应,情境完整且连贯。 2.在教学中,边画示意图边讲解,有利于学生理解冷锋、暖锋的形成过程以及不同点。 3.提问的设置与频率比较恰当,与学生互动较好。 缺点: 1.示意图画的不准确:冷锋的锋面坡度应比暖锋陡。 2.冷气团与暖气团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能仅看温度,可能是讲解时的口误。 3.板书板画有些潦草。
优点:故事导入,首尾呼应,并为下节课做铺垫。 概念讲解清楚明确 缺点:开始的问题对学生的回答没有进行一个很好的理答,直接继续了下面的内容。 南京天气图中的天气变化没有明确指出。 绘制锋的示意图时,可以在图上把锋面和锋线标注;冷暖锋的示意图可以画得再具体一点,比如加上雨区、云层。
优点: 1、从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导入与结课相呼应,结构完整; 3、板书清晰美观,语言流畅; 缺点: 1、讲解过程学生的自主学习较少,可以多一些与学生的互动。
优点: 1. 通过诗句中的天气现象导入很有新意,能很好的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结课再次提到诗句并进行了讲解,起到了复习所学知识的作用,同时又引出了下节课的内容,设计的很巧妙。 可以改进之处: 1. 对于学生的回答可以进行一些点评,理答的形式可以更多样。
优点: ①板书和讲解的配合较好 ②导入与结课相呼应 ③课堂节奏整体较好,不仓促也不拖沓 不足: 教师讲解可以少一些,多一些和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思考
优点: 1、诗句导入,贴近实际生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与学生互动互动较多。 3、板图与讲解结合,利于学生更好理解形成的过程。 不足: 1、冷暖锋示意图画的不准确,存在科学性错误 2、启发性问题较少
优点: 利用诗句进行导入,富有文化意境同时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言语流畅,详略得当。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使用,使学生获得锋面形成过程的感性认知。 缺点: 提问缺乏启发性 示意图画的不准确,冷锋的锋面坡度应比暖锋陡。
一、组内互评
1.导入
优点:利用诗句进行导入,富有文化意境同时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天气预报的展示,让学生明确了本堂课的学习方向。
缺点:诗句和天气预报两个融合导致导入偏长,两者关联性不够明显。
2.原理讲解
优点:多媒体与板书结合使用,使学生获得锋面形成过程的感性认知。重点突出,讲解细致。
缺点:冷、暖锋可能带来降雨的知识没有涉及,这样与导入中诗句描述天气关联性不大。
3.提问
优点:问题设置紧扣主题,对学生每一步的学习都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缺点:问题比较浅显,效果一般,对学生启发性不强。
4.媒体
优点:简洁清晰,重点突出。提示作用效果好。
缺点:板书字体有些潦草,PPT不够生动。
5.教态
优点:言语流畅,详略得当。讲解过程中适当的走动,引起学生注意,使学生的注意力稳定在课堂上。
缺点:与学生眼神交流少。
二、教学反思
1.这节课是怎样获得成功的?学生学到了你预期让他们学到的东西了吗?你是如何知道的?
本节课主要是讲授冷锋与暖锋的形成过程。本节课从两句古诗引入,展示古人对天气现象的描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利用一则文字天气预报,借“冷空气”引出气团的概念,并分析冷、热气团性质的差异;然后提出冷、热气团相遇,引出锋的概念;根据锋的类别引出冷、暖锋定义,并利用比较法分析冷、暖锋的异同;最后结合开始的诗句为下节课做铺垫。我认为本节课逻辑较为清晰,能够带领学生层层深入,并且为下堂课打好铺垫,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此外,我认为将课堂知识与古诗词形成联系,更便于学生的理解、拓展。
我觉得学生学到了预期的东西。
通过学生与我之间的互动可以得出。
2.如果你能描述出好的学习行为,那么这些好的学习行为是怎样表现学生的投入程度与理解水平的?
能够在课堂上回答出问题。我认为在课堂中问题不一定需要点名某个学生或者等学生自己举手回答,在一些简单的问题中(直接应用课堂知识,不需要长时间思考的问题),学生能够接住老师的话,主动说出答案,就是一种好的学习行为。这样的学习行为可以反映出学生在认真听课,并且能够反映出学生理解了老师的问题和讲授的知识点。
3.谈谈你的课堂教学程序、学生行为以及课堂环境,这些东西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学习?
课堂教学程序:各知识点间连接比较流畅、上课内容与学生了解的情景或知识形成联系、本节课内容与前后内容产生关联,这些都能够较大程度促进学生的学习。具体来说,首先,我认为本节课各知识点的过渡比较流畅,例如从天气预报中的“冷空气”引出气团、从冷、热气团引出相遇形成锋等。知识点之间没有大的跨度,不会形成过大的思维跳跃。此外,天气预报、古诗词都与本节课内容形成联系。最后,本节课最后的铺垫使得前后两节课相关联,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学生行为:学生回答冷、暖锋异同的问题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一定程度促进学生学习。
课堂环境:教室设备完好,保证了课堂的流畅性,但课堂比较安静,感觉学生并没有完全融入到课堂中去。
4.你偏离自己的教案了吗?如果是这样,请告诉我们有何不同?为什么?
基本上没有偏移,只对一些小的细节进行修改。
5.谈谈你的各种教学行为如活动、学生分组、教材和资源等,它们的有效程度如何?
活动:本节课的活动主要是回答问题,我觉得有效程度一般,学生能够积极思考,但感觉对课堂的影响不大,可能由于问题深度不够,只能简单反映知识点的理解。
学生分组:本节课并没有进行学生分组,今后会注意这个问题。
教材和资源:本节课选取的古诗词和天气预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课堂内容,有一定的效果。
6.如果你有机会给该班学生再上一次相同的课,你的教学会有哪些不同?
①问题的设计。我自己认为本节课问题的设计不太成功,没有深度,对学生的启发作用不大。但由于本节课主要是冷、暖锋概念上的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天气现象又没有完全涉及,问题的设计比较困难,所以我觉得应该在冷、暖锋对比环节以冷锋为例引导学生推出暖锋,有一定的思考价值。
②课堂的内容。我认为本节课的内容应该进一步扩展,尤其是在听了本组其他成员的训练后,我觉得应该适当添加锋前、锋后的判断、冷、暖锋可能形成降水的原因等,这样避免下堂课内容过多、本节课内容过少的问题。
③板书。板书可以再认真点,本节课的黑板上的字不太清晰,板图不够美观。我在设计是用红、蓝粉笔区分冷、暖气团,但在授课中没有说明,应该简要说明一下,便于学生理解。
④教态。与学生的眼神交流不够,有待改正。在结束后观看自己的视频时,我发现我在板图时可能遮挡了部分学生的视线,有待改正。
优点:
缺点:
优点:
1.以描写天气状况的诗句进行导入,结课时回读诗句判断形成原因,前后呼应,情境完整且连贯。
2.在教学中,边画示意图边讲解,有利于学生理解冷锋、暖锋的形成过程以及不同点。
3.提问的设置与频率比较恰当,与学生互动较好。
缺点:
1.示意图画的不准确:冷锋的锋面坡度应比暖锋陡。
2.冷气团与暖气团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能仅看温度,可能是讲解时的口误。
3.板书板画有些潦草。
优点:故事导入,首尾呼应,并为下节课做铺垫。
概念讲解清楚明确
缺点:开始的问题对学生的回答没有进行一个很好的理答,直接继续了下面的内容。
南京天气图中的天气变化没有明确指出。
绘制锋的示意图时,可以在图上把锋面和锋线标注;冷暖锋的示意图可以画得再具体一点,比如加上雨区、云层。
优点:
1、从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导入与结课相呼应,结构完整;
3、板书清晰美观,语言流畅;
缺点:
1、讲解过程学生的自主学习较少,可以多一些与学生的互动。
优点:
1. 通过诗句中的天气现象导入很有新意,能很好的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结课再次提到诗句并进行了讲解,起到了复习所学知识的作用,同时又引出了下节课的内容,设计的很巧妙。
可以改进之处:
1. 对于学生的回答可以进行一些点评,理答的形式可以更多样。
优点:
①板书和讲解的配合较好
②导入与结课相呼应
③课堂节奏整体较好,不仓促也不拖沓
不足:
教师讲解可以少一些,多一些和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思考
优点:
1、诗句导入,贴近实际生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与学生互动互动较多。
3、板图与讲解结合,利于学生更好理解形成的过程。
不足:
1、冷暖锋示意图画的不准确,存在科学性错误
2、启发性问题较少
优点:
利用诗句进行导入,富有文化意境同时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言语流畅,详略得当。
多媒体与板书结合使用,使学生获得锋面形成过程的感性认知。
缺点:
提问缺乏启发性
示意图画的不准确,冷锋的锋面坡度应比暖锋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