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ed by on 2019-04-21


互评量表

Category:

16级化学
Subscribe
提醒
5 评论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22160804

优点:
(1)课堂导入看:从数粉笔、看时钟、一打鸡蛋入手,突出堆量的必要性;并且用水分子的不可数,突出引入物质的量的必要性;
(2)课堂内容来看:利用化学史,讲述阿伏伽德罗的生平,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3)从正反两方面对物质的量的适用条件进行讲述,讲述到位,学生也能理解到位;
缺点:
(1)国际制基本物理量和基本单位在讲述时出现错误,同学回答的均把物理量当成单位,教师并未纠正;
(2)一开始语速稍快,部分问题的停顿时间需要控制一下;

21161032

优点:
1.首先从整体来看,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符合课标、考虑到了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以及理解能力。
2.其次从细节来看:(1)课堂引入方面有“创新”和“创意”,从各个生活实例入手,过渡到本节课的基本内容——物质的量。贴近生活,利于引起同学们的积极性、培养发散思维。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和整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课堂内容来看,利用化学史,讲述阿伏伽德罗常数的由来,使同学们非常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感兴趣,才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地参与。

22160803

导入
1. 从日常生活(数粉笔用一盒来分组,时间用24小时作为一天,买鸡蛋用一打来计数)导入新课,学生的熟悉感会比较强;
2. 通过讲述阿伏伽德罗的故事引入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命名,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概念讲解
1. 通过引入化学中的分组现象:数水分子,建立难点(消耗时间太长),进而引出“表示物质集合体的物理量”——“物质的量”,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和意义;
2. 用“长度单位是m,用尺子进行衡量,质量单位是kg,用砝码进行衡量”来引入“物质的量是多少的衡量标准”,但是实际上引出的是阿伏伽德罗常数,衔接得不太好导致对应关系不太明确;
3. 通过“一打鸡蛋”有“12个”来引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概念,即“1mol”物质中有“6.02*1023个”微粒,便于学生理解;
事实(例题)讲解
1. 用砝码来称量质量表达不准确;
原理(规则)讲解
1. 表述物质的量的注意点时,都有对应的讲解且有举例说明,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板书(画)情况
1. 板书逻辑清楚、整齐美观,结构合理,物质的量与阿伏伽德罗常数之间的关系逻辑清晰;
教态
1. 吐字清晰;
2. 语速时快时慢,迟缓次数较多;
3. 在讲课过程中,过于依赖讲义,看稿时间较多。

22160840

优点:在引入部分讲授“集体”概念时,列举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紧密联系实际;阿伏伽德罗常数史实部分强调“阿伏伽德罗”是因为纪念,而不是因为发现,尊重史实,体现科学性;讲授“物质的量”的适用范围时,用恰当的例子表述,便于学生理解。
缺点:板书板书内容较少,且重点不突出;教态不够自然,肢体有些拘谨。

22160801

以数粉笔为引,提问过程中,候答时间过短。在45~55秒左右,教师在原地身体左右晃动幅度比较大,影响教态。教师举出足够的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帮助学生联系生活情境理解对量的方法。教师还简要介绍了阿伏伽德罗的相关化学史,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整个微课过程中,教师比较紧张,与学生眼神交流较少,反而较多地关注在讲稿上。在讲解三个量关系时教师面向黑板,一边讲述,一边板书,建议还是要面向学生,侧身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