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或电子邮箱地址
密码
记住我
Added by 04140225 on 2017-05-11
互评量表
Added by 07140512 7 年 ago
290 Views4 Comments0 Likes
Added by 22140825 7 年 ago
270 Views5 Comments0 Likes
Added by 22140843 7 年 ago
278 Views5 Comments0 Likes
Added by 22140826 7 年 ago
299 Views6 Comments0 Likes
1.教材分析过程中清晰地说明在高中课程中物质的量的重要性。 2.教学目标从三个维度出发,具体可操作,符合内容,符合学生的学情。 3.学情分析过程中从已有经验、障碍点、发展点出发分析到位准确。 4.教学过程导入创设生活中的真实情景,让学生来分析,减轻学生接触新的概念时的心理压力,讲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时用课本知识内容七大基本物理量用类比方法帮助学生明确物质的量的科学意义。 5.引入阿伏加德罗常数过程中选择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来让学生计算阿伏加德罗常数,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意义。 6.归纳总结帮助学生系统地归纳,强调重难点,加强学生的理解。 7.板书设计分为主板书和副板书,清晰明了,结构合理。 8.教学反思分析十分具体。 9.语音语调合适,抑扬顿挫明显,语速合适,吐字清晰。 缺点: 1.直接给出物质的量的概念以及一些概念略显唐突。 2.肢体语言过多,有些语气略显不当。 3.学情分析应该在教学目标前面。
优点: 1.PPT设计整洁美观; 2.导入部分的情景创设很好地联系了生活实际,有趣的形式能吸引到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3.板书设计分析详细,对主板书和副板书都进行较好地说明和构造设计; 缺点: 1.学情分析没有设计在教学目标之前,对与说课的逻辑顺序存在一定问题; 2.教学目标说明过程中,行为动词有误,例如:培养…… 3.重难点没有进行区分,界限模糊;
优点:教材分析说明了课程标准对本科的要求,以及说明本课对于高中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和前后知识的关系。 学情分析部分很好的分析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知识障碍点。 教学过程中将化学联系了生活,类比推理法引出了微粒数的计算公式容易被学生接受。 缺点:教学目标的主体应是学生,说课过程中把教学目标主体当做老师。 物质的量的概念引入的时候应该还要多加引导和过渡,避免学生难以接受。 有些副语言使用的不太恰当。
优点: 1、对教材的理解到位,介绍了使用的教材版本和课题,点明了本节课在整本教材中的承接地位,与前后的联系也讲述的很清楚。 2、对于学情的分析都详细具体准确,从已有经验,障碍点,发展点分析很细致,贴合真实情况。 3、教学过程的设计逻辑性强,导入部分从真实情景出发,条理清晰,重难点突出,环环相扣。 4、PPT制作条理清晰,重点得当,清晰明了,逻辑性很强。 5、说课过程整体思路清晰,有逻辑性,讲述过程完整。 缺点: 1、学情分析应放在教学目标之间,缺少逻辑性。 2、语速有点快,存在部分口误和停顿。
优点: 教材分析中清楚地说明了教材版本和课题,也分析了内容的地位作用于实际价值,且分析得很到位,简单介绍了课标及本节课主要内容,并能够分析两者之间的关联。 学情从已知点、障碍点、发展点三个方面分析,前两点分析得很具体,只是发展点的分析感觉不够到位,有些单薄,对学生学完本节课能达到什么水平没有做具体交代。 教学目标基于学情分析,具体可操作。 教学过程富有逻辑性,思路清晰、环环相扣。引入部分创设生活情境,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分析,联系七个基本物理量,通过类比向学生介绍物质的量的科学意义。也用到类比推理引出微粒数的计算公式。 PPT完整呈现了说课的过程,思路清晰,过程完整。 板书分为两块儿,主次分明。 教学反思部分,不仅提出自己本节课的不足之处,还分析了如何改进以求达到目标。 缺点: 有些语气显得天真。 学情分析应放在教学目标的前面,说课顺序有误。 教学过程没有体现出重难点。 教学目标的说明中,行为动词有误。
1.教材分析过程中清晰地说明在高中课程中物质的量的重要性。
2.教学目标从三个维度出发,具体可操作,符合内容,符合学生的学情。
3.学情分析过程中从已有经验、障碍点、发展点出发分析到位准确。
4.教学过程导入创设生活中的真实情景,让学生来分析,减轻学生接触新的概念时的心理压力,讲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时用课本知识内容七大基本物理量用类比方法帮助学生明确物质的量的科学意义。
5.引入阿伏加德罗常数过程中选择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来让学生计算阿伏加德罗常数,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意义。
6.归纳总结帮助学生系统地归纳,强调重难点,加强学生的理解。
7.板书设计分为主板书和副板书,清晰明了,结构合理。
8.教学反思分析十分具体。
9.语音语调合适,抑扬顿挫明显,语速合适,吐字清晰。
缺点:
1.直接给出物质的量的概念以及一些概念略显唐突。
2.肢体语言过多,有些语气略显不当。
3.学情分析应该在教学目标前面。
优点:
1.PPT设计整洁美观;
2.导入部分的情景创设很好地联系了生活实际,有趣的形式能吸引到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3.板书设计分析详细,对主板书和副板书都进行较好地说明和构造设计;
缺点:
1.学情分析没有设计在教学目标之前,对与说课的逻辑顺序存在一定问题;
2.教学目标说明过程中,行为动词有误,例如:培养……
3.重难点没有进行区分,界限模糊;
优点:教材分析说明了课程标准对本科的要求,以及说明本课对于高中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和前后知识的关系。
学情分析部分很好的分析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知识障碍点。
教学过程中将化学联系了生活,类比推理法引出了微粒数的计算公式容易被学生接受。
缺点:教学目标的主体应是学生,说课过程中把教学目标主体当做老师。
物质的量的概念引入的时候应该还要多加引导和过渡,避免学生难以接受。
有些副语言使用的不太恰当。
优点:
1、对教材的理解到位,介绍了使用的教材版本和课题,点明了本节课在整本教材中的承接地位,与前后的联系也讲述的很清楚。
2、对于学情的分析都详细具体准确,从已有经验,障碍点,发展点分析很细致,贴合真实情况。
3、教学过程的设计逻辑性强,导入部分从真实情景出发,条理清晰,重难点突出,环环相扣。
4、PPT制作条理清晰,重点得当,清晰明了,逻辑性很强。
5、说课过程整体思路清晰,有逻辑性,讲述过程完整。
缺点:
1、学情分析应放在教学目标之间,缺少逻辑性。
2、语速有点快,存在部分口误和停顿。
优点:
教材分析中清楚地说明了教材版本和课题,也分析了内容的地位作用于实际价值,且分析得很到位,简单介绍了课标及本节课主要内容,并能够分析两者之间的关联。
学情从已知点、障碍点、发展点三个方面分析,前两点分析得很具体,只是发展点的分析感觉不够到位,有些单薄,对学生学完本节课能达到什么水平没有做具体交代。
教学目标基于学情分析,具体可操作。
教学过程富有逻辑性,思路清晰、环环相扣。引入部分创设生活情境,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分析,联系七个基本物理量,通过类比向学生介绍物质的量的科学意义。也用到类比推理引出微粒数的计算公式。
PPT完整呈现了说课的过程,思路清晰,过程完整。
板书分为两块儿,主次分明。
教学反思部分,不仅提出自己本节课的不足之处,还分析了如何改进以求达到目标。
缺点:
有些语气显得天真。
学情分析应放在教学目标的前面,说课顺序有误。
教学过程没有体现出重难点。
教学目标的说明中,行为动词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