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或电子邮箱地址
密码
记住我
Added by 22170804 on 2020-03-24
互评量表
Added by 22170825 4 年 ago
32 Views7 Comments0 Likes
24 Views7 Comments0 Likes
23 Views6 Comments0 Likes
Added by 22170619 4 年 ago
24 Views5 Comments0 Likes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DY4MjE3MzEwMA==.html 互评量表
优点: ①导入从氯化钠的制备方式出发,角度新颖,联系学生已学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②利用演示实验钠在氯气中的燃烧,制造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③通过对比溶液中的反应和单质生成化合物的反应,引导学生通过化合价以及电子得失来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概念讲解部分突出“稳定”“能量最低”的法则; ④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验证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直观上使学生看到“电子转移”,加深其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 ⑤利用化学史向学生阐明了氧化这一概念的发展历程,使其进一步了解命名的历史溯源;此外,强调说明氧化、还原虽然是统一在一个反应当中,但是两个概念在时间线上却不是同时发生的。 ⑥ppt制作精美,文字、图片大小适中,利于观看,可见制作的用心。 不足: ①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引出部分略显生硬; ②对于氧化、还原的对立统一的阐述还可以再深入一些; ③先引导学生认识特征和本质,再联系旧知,不符合认识发展顺序;补充化学史介绍概念发展历程,笔墨较多,最后除了强调科学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之外,再总结一下对氧化还原反应由表及里的认识角度会更好;此外,可以用电化学的历史进展来代替后面对化合价和电子的发现,这样更加贴合氧化还原反应的发展历程。 ④前期可能是由于紧张,声音没有完全放开,后期就自然亲和轻松了许多,可以多练习一下腹式发声,这也是我的毛病。
优点: ①语言表达亲切自然,语速适宜 ②利用氯化钠的制备导入新课,利于启发学生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与教学内容关系密切 ③通过实验将电子转移的过程可视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理论的科学性 ④课堂提问富有启发性,引导学生思考 ⑤介绍了氧化还原的化学史,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缺点: ①有关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的化合价升降讲解可以更加细致 ②电子的发现以及化合价的提出相关化学史与本节课教学内容不太贴切
优点: 1、导入:通过氯化钠的不同制备方法,学生关注到反应中化合价的升降,切入比较自然。 2、微观:通过原子结构示意图和氯化钠形成示意图,学生能够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合价的升降与得失电子之间的关系。 3、湿法炼铜增加了课堂素材的丰富性,更加贴近生产生活实际。 4、将电子转移的可视化,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学生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氧化还原中电子的转移情况。 5、结合初中所学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将氧化还原反应统一起来,体现了对立统一的思想。 6、通过化学史(燃素说、电子的发现、化合价的定义)引出“氧化还原反应”的命名,过渡很自然。 7、作业布置贴合本节课的内容。
缺点: 1、钠与氯气的反应属于之后章节的内容,在此处不必过于详细地讲解反应的现象以免造成知识讲解的重复。 2、电解水的素材只是一带而过,可以精简或者调整后详细讲解以巩固所学内容。 3、语速较快,在15分钟内涵盖了较多的内容,建议留更多思考的时间。 4、概念讲解可以进一步提炼抽象化。
优点: 1.有氯化钠的制备来引入课题,角度非常新颖。 2.与学生的互动适当,并且有一定的小组讨论,课堂氛围融洽。 3.利用实验视频来提高学生的试验水平和能力。 4.语言表达清楚流利,逻辑严谨。 5.与实际联系紧密,尤其联系到到北宋炼铜方法湿法炼铜,更能起到启发的作用。 不足: 1.对于重点突出不明显,讲解得不够透彻 2.对于氧化还原的原理和本质没有进行深入讲解
优点: 1.讲课的方式非常的新颖,不同于以往的普遍的讲课思路,通过氯化钠制备的反应入手,直接讲解了氧化还原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表现为化合价的升降,因果关系明确,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理解。 2.引导学生们一步步建立氧化还原的概念,注重课堂的形成,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 3.课堂提问的问题富有思考性,比如说如何把微观的我们看不见的电子转移过程可视化,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 4.在讲解过程中穿插着化学史的知识,有利于学生们更好的理解氧化还原的发展过程,理清发展脉络,形成对氧化还原的系统性的认识,同时介绍了氧化还原中涉及到的一些概念的历史,丰富学生们的化学知识,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5.设计的实验可以帮助同学证实自己所学的是正确的,科学的,同时可以增强学习兴趣,增强课堂的活跃度。 缺点: 1.语言表达略不流畅,有一些紧张,语速有一些略快。 2.课程包含的知识量有点多,不利于学生深刻的理解和思考,学生的吸收效果可能没那么好。 3.对于化学史之前的知识的讲解可以更细致些。
优点: 1.通过让学生利用发散思维思考氯化钠的制备方法,对几种方法进行比较,发现钠和氯气直接反应的特殊性,引出电子转移的讲解,结合原子结构示意图,易于理解。 2.通过实验将电子的转移放大成可以观察到的现象,证实电子转移这种理论的正确性,同时能够加深学生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通过化学史的讲解,梳理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发展,加深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整体认识,丰富学生的化学史知识。 4.结合PPT、视频、实验等多种手段进行教学,内容丰富。 不足: 备课充分,讲授的知识很丰富,但对于重难点知识的讲解可能略微不足,应稍稍增加讲解的比重。
优点: 1、教师及时关注学生动态,通过具体的实验来解答学生的疑惑,更加直观; 2、教师重视学以致用,如湿法炼铜的讲解、电解水的讲解,有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3、教师语言富有亲和力; 4、通过实验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有助于学生理解电子的转移。 缺点: 1、重难点的讲解不太突出; 2、可以适当给学生多留出一些思考的时间。
优点:
①导入从氯化钠的制备方式出发,角度新颖,联系学生已学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②利用演示实验钠在氯气中的燃烧,制造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③通过对比溶液中的反应和单质生成化合物的反应,引导学生通过化合价以及电子得失来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概念讲解部分突出“稳定”“能量最低”的法则;
④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验证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直观上使学生看到“电子转移”,加深其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
⑤利用化学史向学生阐明了氧化这一概念的发展历程,使其进一步了解命名的历史溯源;此外,强调说明氧化、还原虽然是统一在一个反应当中,但是两个概念在时间线上却不是同时发生的。
⑥ppt制作精美,文字、图片大小适中,利于观看,可见制作的用心。
不足:
①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引出部分略显生硬;
②对于氧化、还原的对立统一的阐述还可以再深入一些;
③先引导学生认识特征和本质,再联系旧知,不符合认识发展顺序;补充化学史介绍概念发展历程,笔墨较多,最后除了强调科学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之外,再总结一下对氧化还原反应由表及里的认识角度会更好;此外,可以用电化学的历史进展来代替后面对化合价和电子的发现,这样更加贴合氧化还原反应的发展历程。
④前期可能是由于紧张,声音没有完全放开,后期就自然亲和轻松了许多,可以多练习一下腹式发声,这也是我的毛病。
优点:
①语言表达亲切自然,语速适宜
②利用氯化钠的制备导入新课,利于启发学生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与教学内容关系密切
③通过实验将电子转移的过程可视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理论的科学性
④课堂提问富有启发性,引导学生思考
⑤介绍了氧化还原的化学史,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缺点:
①有关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的化合价升降讲解可以更加细致
②电子的发现以及化合价的提出相关化学史与本节课教学内容不太贴切
优点:
1、导入:通过氯化钠的不同制备方法,学生关注到反应中化合价的升降,切入比较自然。
2、微观:通过原子结构示意图和氯化钠形成示意图,学生能够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合价的升降与得失电子之间的关系。
3、湿法炼铜增加了课堂素材的丰富性,更加贴近生产生活实际。
4、将电子转移的可视化,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学生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氧化还原中电子的转移情况。
5、结合初中所学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将氧化还原反应统一起来,体现了对立统一的思想。
6、通过化学史(燃素说、电子的发现、化合价的定义)引出“氧化还原反应”的命名,过渡很自然。
7、作业布置贴合本节课的内容。
缺点:
1、钠与氯气的反应属于之后章节的内容,在此处不必过于详细地讲解反应的现象以免造成知识讲解的重复。
2、电解水的素材只是一带而过,可以精简或者调整后详细讲解以巩固所学内容。
3、语速较快,在15分钟内涵盖了较多的内容,建议留更多思考的时间。
4、概念讲解可以进一步提炼抽象化。
优点:
1.有氯化钠的制备来引入课题,角度非常新颖。
2.与学生的互动适当,并且有一定的小组讨论,课堂氛围融洽。
3.利用实验视频来提高学生的试验水平和能力。
4.语言表达清楚流利,逻辑严谨。
5.与实际联系紧密,尤其联系到到北宋炼铜方法湿法炼铜,更能起到启发的作用。
不足:
1.对于重点突出不明显,讲解得不够透彻
2.对于氧化还原的原理和本质没有进行深入讲解
优点:
1.讲课的方式非常的新颖,不同于以往的普遍的讲课思路,通过氯化钠制备的反应入手,直接讲解了氧化还原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表现为化合价的升降,因果关系明确,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理解。
2.引导学生们一步步建立氧化还原的概念,注重课堂的形成,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
3.课堂提问的问题富有思考性,比如说如何把微观的我们看不见的电子转移过程可视化,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
4.在讲解过程中穿插着化学史的知识,有利于学生们更好的理解氧化还原的发展过程,理清发展脉络,形成对氧化还原的系统性的认识,同时介绍了氧化还原中涉及到的一些概念的历史,丰富学生们的化学知识,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5.设计的实验可以帮助同学证实自己所学的是正确的,科学的,同时可以增强学习兴趣,增强课堂的活跃度。
缺点:
1.语言表达略不流畅,有一些紧张,语速有一些略快。
2.课程包含的知识量有点多,不利于学生深刻的理解和思考,学生的吸收效果可能没那么好。
3.对于化学史之前的知识的讲解可以更细致些。
优点:
1.通过让学生利用发散思维思考氯化钠的制备方法,对几种方法进行比较,发现钠和氯气直接反应的特殊性,引出电子转移的讲解,结合原子结构示意图,易于理解。
2.通过实验将电子的转移放大成可以观察到的现象,证实电子转移这种理论的正确性,同时能够加深学生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通过化学史的讲解,梳理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发展,加深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整体认识,丰富学生的化学史知识。
4.结合PPT、视频、实验等多种手段进行教学,内容丰富。
不足:
备课充分,讲授的知识很丰富,但对于重难点知识的讲解可能略微不足,应稍稍增加讲解的比重。
优点:
1、教师及时关注学生动态,通过具体的实验来解答学生的疑惑,更加直观;
2、教师重视学以致用,如湿法炼铜的讲解、电解水的讲解,有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3、教师语言富有亲和力;
4、通过实验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有助于学生理解电子的转移。
缺点:
1、重难点的讲解不太突出;
2、可以适当给学生多留出一些思考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