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或邮箱地址
密码
记住我
Added by 22161004 on 2019-05-26
互评量表
Added by 20150610 5 年 ago
315 Views0 Comments0 Likes
Added by 20150524 5 年 ago
224 Views0 Comments0 Likes
250 Views0 Comments0 Likes
Added by 22160807 5 年 ago
322 Views0 Comments0 Likes
优点:1.理答合适,在学生回答不出问题的时候对学生回答有所引导。 2.体现学生主体性,跟学生有互动,互动方式及次数较为恰当。 缺点:1.讲解的程序有些不恰当,前后有所重复。在讲解三圈环流的同时可以讲近地面空气及气压的变化从而说出近地面的气压带。 2.教态可以再亲近亲切一些。 3.板书设计可以再加强一些
1.在讲述低纬环流圈的形成原因是,表述不清楚,来自赤道上空的气流收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纬30°附近由南风逐渐偏转成西风,无法继续北上而不断堆积,被迫下沉在北纬30°的近地面形成相对的高压,不可以简单表述为地转偏向力平行。
优点:1、问答合适,引导学生思考。 2、教态自然,内容完整 缺点:1、讲解的顺序有点混乱,有点重复 2、专业名词应该写完整。 3、低纬环流的讲解不太清楚
1.内容完整,但是低纬环流讲解不够清晰。 2.部分提问的问题对于学生而言没有很好的思考价值,可以适当改一下提问的方式。 3.教态自然。 4.跟学生互动适当,理答部分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思考。
优点: 1.教学过程中过渡比较流畅 2.对学生的引导较好,理答合适,应变能力较强 3.与学生的互动较多,教态自然大方 缺点: 1.低纬环流成因没有表述清楚 2.地理专业术语不能省略,说和写都要完整
我主要针对板画评价一下: 1、整体而言,讲解和板画结合紧密。但在讲解低纬环流圈时出现了科学性的错误,需要再研究一下。 2、专业名词不能省略(陆老师强调的)。本节课的涉及的气压带和风带不能略写。 3、可以增加板书的颜色设计,以区分高低压气压带和不同的气流
优点:1.理答合适,在学生回答不出问题的时候对学生回答有所引导。
2.体现学生主体性,跟学生有互动,互动方式及次数较为恰当。
缺点:1.讲解的程序有些不恰当,前后有所重复。在讲解三圈环流的同时可以讲近地面空气及气压的变化从而说出近地面的气压带。
2.教态可以再亲近亲切一些。
3.板书设计可以再加强一些
1.在讲述低纬环流圈的形成原因是,表述不清楚,来自赤道上空的气流收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纬30°附近由南风逐渐偏转成西风,无法继续北上而不断堆积,被迫下沉在北纬30°的近地面形成相对的高压,不可以简单表述为地转偏向力平行。
优点:1、问答合适,引导学生思考。
2、教态自然,内容完整
缺点:1、讲解的顺序有点混乱,有点重复
2、专业名词应该写完整。
3、低纬环流的讲解不太清楚
1.内容完整,但是低纬环流讲解不够清晰。
2.部分提问的问题对于学生而言没有很好的思考价值,可以适当改一下提问的方式。
3.教态自然。
4.跟学生互动适当,理答部分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思考。
优点:
1.教学过程中过渡比较流畅
2.对学生的引导较好,理答合适,应变能力较强
3.与学生的互动较多,教态自然大方
缺点:
1.低纬环流成因没有表述清楚
2.地理专业术语不能省略,说和写都要完整
我主要针对板画评价一下:
1、整体而言,讲解和板画结合紧密。但在讲解低纬环流圈时出现了科学性的错误,需要再研究一下。
2、专业名词不能省略(陆老师强调的)。本节课的涉及的气压带和风带不能略写。
3、可以增加板书的颜色设计,以区分高低压气压带和不同的气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