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或电子邮箱地址
密码
记住我
Added by 22161016 on 2019-05-19
互评量表
Added by 22161013 4年 ago
152 Views1 Comments0 Likes
Added by 22161002 4年 ago
171 Views2 Comments0 Likes
Added by 22161014 4年 ago
142 Views2 Comments0 Likes
Added by 21160205 4年 ago
158 Views2 Comments0 Likes
优点: 1.导入结合以前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结构进行掌握,对新旧知识进行联系; 2.教态自然,与学生互动适当; 3.内容讲解清晰完善; 缺点:板书可以进一步设计一下。
优点:①通过复习旧知导入,有助于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②提问适当,有助于原理的讲解; ③讲解条理清晰,语言连贯; ④结合动画讲解,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的理解; 不足:可以让学生自己画一画图,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板书的字尽量不要与线条重合。
优点: ①讲解过程用词非常精确:在讲解副极地低气压带时,说其气压相对于两边是低气压。“相对于”这个词就很具有科学与严谨了。 ②与学生互动很多,并设置了很巧妙的问题链:什么样子、有什么差异。这就引发了学生的思考。 ③最后布置了水平方向的气压带风带的作业,能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本节课学习的问题。 建议与改进: 后面的结课用了视频,深化收束了本节课内容。如果导入也能采用多种教学媒体导入,会为课堂增光添彩。
优点:1.复习导入,结合山谷风,海陆风的例子,从局地到全球的热力环流,有利于建构知识框架。 2.问题很多,谈话法利用的很好,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思考,学生与教师一起画图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3.原理讲解的清晰,语调起伏合适,教态很自然。 缺点:可以适当把握一下时间。
优点: ①复习导入,有助于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②与学生的互动,讲解知识点既系统又详细; ③教态自然,表现优异; ④辅以动画讲解,便于学生的理解; 不足:可以让学生上黑板画图,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优点:温故旧知,有利构建新旧知识的联系;教态自然;讲解详细;互动性强;视频结课,具有趣味性 缺点:时长较长;可以让学生进行绘图
优点: ①从局地受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触发本课,将太阳作为地球的热源,探究大气受热产生环流的模式。 ②带动学生汇报热力环流的模式,并且请同学进行回答。 ③单一的环流模式进行加法,将北纬三十度附近的堆积形成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赤道附近的低气压带对应起来,再将极地地区的收缩下沉与北纬六十度两股气流的相遇巧妙结合,分析了冷暖性质,进行了锋面的形成过程板书,板书表现是突出的。 缺点:有些环节用时较长,没有很好地控制时间。
优点:(1)温故导入,将局部热力环流原理迁移到全球范围去分析全球大气环流;(2)原理阐释较为细致,条理清晰;(3)与学生互动较多;(4)让学生绘制南半球三圈环流,锻炼绘图能力;(5)最后用一个真实地球大气环流视频进行总结,并布置了一个转绘任务,对学生的能力有一定的考验; 建议:(1)时长还是可以控制一下;(2)板图板画还是可以更简洁精美一点;
优点:
1.导入结合以前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结构进行掌握,对新旧知识进行联系;
2.教态自然,与学生互动适当;
3.内容讲解清晰完善;
缺点:板书可以进一步设计一下。
优点:①通过复习旧知导入,有助于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②提问适当,有助于原理的讲解;
③讲解条理清晰,语言连贯;
④结合动画讲解,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的理解;
不足:可以让学生自己画一画图,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板书的字尽量不要与线条重合。
优点:
①讲解过程用词非常精确:在讲解副极地低气压带时,说其气压相对于两边是低气压。“相对于”这个词就很具有科学与严谨了。
②与学生互动很多,并设置了很巧妙的问题链:什么样子、有什么差异。这就引发了学生的思考。
③最后布置了水平方向的气压带风带的作业,能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本节课学习的问题。
建议与改进:
后面的结课用了视频,深化收束了本节课内容。如果导入也能采用多种教学媒体导入,会为课堂增光添彩。
优点:1.复习导入,结合山谷风,海陆风的例子,从局地到全球的热力环流,有利于建构知识框架。
2.问题很多,谈话法利用的很好,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思考,学生与教师一起画图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3.原理讲解的清晰,语调起伏合适,教态很自然。
缺点:可以适当把握一下时间。
优点:
①复习导入,有助于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②与学生的互动,讲解知识点既系统又详细;
③教态自然,表现优异;
④辅以动画讲解,便于学生的理解;
不足:可以让学生上黑板画图,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优点:温故旧知,有利构建新旧知识的联系;教态自然;讲解详细;互动性强;视频结课,具有趣味性
缺点:时长较长;可以让学生进行绘图
优点:
①从局地受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触发本课,将太阳作为地球的热源,探究大气受热产生环流的模式。
②带动学生汇报热力环流的模式,并且请同学进行回答。
③单一的环流模式进行加法,将北纬三十度附近的堆积形成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赤道附近的低气压带对应起来,再将极地地区的收缩下沉与北纬六十度两股气流的相遇巧妙结合,分析了冷暖性质,进行了锋面的形成过程板书,板书表现是突出的。
缺点:有些环节用时较长,没有很好地控制时间。
优点:(1)温故导入,将局部热力环流原理迁移到全球范围去分析全球大气环流;(2)原理阐释较为细致,条理清晰;(3)与学生互动较多;(4)让学生绘制南半球三圈环流,锻炼绘图能力;(5)最后用一个真实地球大气环流视频进行总结,并布置了一个转绘任务,对学生的能力有一定的考验;
建议:(1)时长还是可以控制一下;(2)板图板画还是可以更简洁精美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