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或电子邮箱地址
密码
记住我
Added by 22140825 on 2017-06-09
互评量表
Added by 07140512 5年 ago
286 Views4 Comments0 Likes
Added by 21141029 5年 ago
215 Views5 Comments0 Likes
Added by 22140843 5年 ago
269 Views5 Comments0 Likes
Added by 22140826 5年 ago
297 Views6 Comments0 Likes
从已学过的离子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与氯气的联系分析,联系到即将学到的硫氮元素,全面地分析了教材,还涉及到STS的相关内容。 学情方面,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学习障碍,发展点开分析,尤其是学习障碍,我觉得分析的很好。 教法方面,采用STS与实验探究相结合,可以结合教学过程具体讲解。 教学过程,从氯气的发现入手,可以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通过实验室制取氯气的收集方法,自然过渡到氯气与水的反应,接着就展开来讲相关知识如歧化反应,次氯酸等,通过次氯酸不稳定,又过渡到氯气与碱的反应,整节课的思路非常清晰。但是验证次氯酸漂白性的时候,我觉得学生已经知道盐酸没有漂白性,没必要专门来验证。总体看这节课,我觉得教学过程中和STS联系的并不是很多,这就不符合教材分析和教法那一部分的分析,这一部分可以更好的设计一下,如何将氯气与STS联系起来。
陈玉珑同学首先阐述教学内容,ppt在重点之处字体也有放大以示提醒。教学内容联系书本前后相关知识,STS教育的先进理念也有体现。学情方面从学习障碍和发展进阶来描述,并有具体举例说明。三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有理有据,教法新颖有效,学法也有创新之处。导入合理自然,并介绍科学史实,素材丰富。探究氯气性质是还额外介绍了氯气的制作方法,扩宽学生知识面。氯水成分实验探究采用对比试验,引发学生思考。褪色原因提出了不同的猜想,用排除法得出结论,自然而然地引出次氯酸这种物质,并从化合价得到它具有氧化性,从而有漂白性。最后还介绍了氯气与碱的反应。课堂内容很丰富,但我觉得内容有点多了,学生在课堂上完全吸收可能会有些困难,有些内容可以分到第二课时来讲述。
讲清楚了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说明了本节课学习后的可能,教学内容有体现对立统一的观点,学情分析细致地说明了学生的已知和未知,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的导入有延伸到氯气的发现史,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有益的影响;由收集氯气的方法提出能否用排水法收集,引出氯气能溶于水的性质,再引出氯气与水的反应,过程流畅自然;通过实验让学生猜想使红色布条褪色的物质,最后得出反应方程式,使学生认识非金属与金属的不同点,与之前的知识内容联系起来。整堂课思路清晰。
教学内容分析,前后知识进行联系,体现了本节课的地位作用。学情分析对学生的已知,未知都有交代,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教学重点和难点。教法学法比较新颖。教学过程引入是氯气的发现史,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很好的影响。再通过氯气的收集方法为它的化学性质做铺垫的同时得出了它的物理性质。教学过程每个知识点有理有据,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过渡很自然很流畅。整个教学过程思路很清晰,最后的板书设计简单明了。
整堂课设计的思路讲解得很清晰。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说明得很清楚,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教学重难点。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充分地设想了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以及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可以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总体来说都很好。
从已学过的离子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与氯气的联系分析,联系到即将学到的硫氮元素,全面地分析了教材,还涉及到STS的相关内容。
学情方面,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学习障碍,发展点开分析,尤其是学习障碍,我觉得分析的很好。
教法方面,采用STS与实验探究相结合,可以结合教学过程具体讲解。
教学过程,从氯气的发现入手,可以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通过实验室制取氯气的收集方法,自然过渡到氯气与水的反应,接着就展开来讲相关知识如歧化反应,次氯酸等,通过次氯酸不稳定,又过渡到氯气与碱的反应,整节课的思路非常清晰。但是验证次氯酸漂白性的时候,我觉得学生已经知道盐酸没有漂白性,没必要专门来验证。总体看这节课,我觉得教学过程中和STS联系的并不是很多,这就不符合教材分析和教法那一部分的分析,这一部分可以更好的设计一下,如何将氯气与STS联系起来。
陈玉珑同学首先阐述教学内容,ppt在重点之处字体也有放大以示提醒。教学内容联系书本前后相关知识,STS教育的先进理念也有体现。学情方面从学习障碍和发展进阶来描述,并有具体举例说明。三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有理有据,教法新颖有效,学法也有创新之处。导入合理自然,并介绍科学史实,素材丰富。探究氯气性质是还额外介绍了氯气的制作方法,扩宽学生知识面。氯水成分实验探究采用对比试验,引发学生思考。褪色原因提出了不同的猜想,用排除法得出结论,自然而然地引出次氯酸这种物质,并从化合价得到它具有氧化性,从而有漂白性。最后还介绍了氯气与碱的反应。课堂内容很丰富,但我觉得内容有点多了,学生在课堂上完全吸收可能会有些困难,有些内容可以分到第二课时来讲述。
讲清楚了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说明了本节课学习后的可能,教学内容有体现对立统一的观点,学情分析细致地说明了学生的已知和未知,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的导入有延伸到氯气的发现史,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有益的影响;由收集氯气的方法提出能否用排水法收集,引出氯气能溶于水的性质,再引出氯气与水的反应,过程流畅自然;通过实验让学生猜想使红色布条褪色的物质,最后得出反应方程式,使学生认识非金属与金属的不同点,与之前的知识内容联系起来。整堂课思路清晰。
教学内容分析,前后知识进行联系,体现了本节课的地位作用。学情分析对学生的已知,未知都有交代,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教学重点和难点。教法学法比较新颖。教学过程引入是氯气的发现史,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很好的影响。再通过氯气的收集方法为它的化学性质做铺垫的同时得出了它的物理性质。教学过程每个知识点有理有据,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过渡很自然很流畅。整个教学过程思路很清晰,最后的板书设计简单明了。
整堂课设计的思路讲解得很清晰。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说明得很清楚,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教学重难点。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充分地设想了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以及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可以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总体来说都很好。